佚名 于 2003.03.23 02:09:33 | 源自:www.chinamedley.com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0.00/0

  • 鼓:在原始时代已有,叫做“土鼓”,鼓框可能由陶土制成。另有一种鼍鼓,相传黄帝在征伐蚩尤的涿鹿之战中,曾九战不胜,后受元女之教,造“夔牛鼓”80面,一震500里,连震300O里,以鼓声大壮军威,终于擒杀了蚩尤。
    夔与鼍古文相通,据记载,夔其状如牛,居于大泽,水陆两栖,每到雷雨季节便发出令人振憾的吼叫,《山海经. 大荒东经》有:“雷泽有神,龙首人头,鼓其腹而熙。”夔被先民奉为雷神和音乐之神。
    其实夔就是鳄鱼,鼍鼓就是用鳄鱼皮作膜面的鼓,1978年,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一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鼍鼓实物,距今4000多年,鼓腔用树干制作,外施彩绘,鳄鱼皮蒙面,高约一米,径一端0.4米,另一端0.5米,出土时蒙面已朽,但鼓腔内仍可见散落的鳄鱼皮。
    自商代后,鼓有多种形制,1977年在湖北崇阳出土一件晚商至西周早期的铜制贲鼓,可能是仿牛皮制作,形如贲字,鼓面条纹清晰,工艺精美。
    1960年和1975年,在云南祥云大波那和楚雄万家坝出土了16件战国时期的铜鼓,这是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少数民族铜鼓。
    后来发展到鼓身下有鼓座,鼓身上有羽毛作为装饰,以动物皮革作为膜面,有代表性的实物如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的虎座鸟架鼓。曾侯乙墓也出土悬鼓。
    羯鼓:原流行于西域地区,南北朝时传入中原,大约于公元四世纪时开始流行。唐时成为主要演奏乐器,演奏时一般横放在木座上,用两根鼓杖敲击,速度可以很快。是当时龟兹乐队的特性乐器之一。唐玄宗擅击羯鼓,练习时敲坏的羯鼓就有四大柜。
    腰鼓:相传由羯鼓演变而来,公元四世纪开始流行,唐代腰鼓因演奏中的作用不同,称为“正鼓”或“和鼓”。明代以来,“凤阳花鼓”、“花鼓灯”和淮北“花鼓戏”中多用到腰鼓,并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形式。
    腰鼓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两端蒙皮,鼓身有两支铁环,用带子悬挂在腰间,两手各执一木槌敲打,腰鼓无固定音高,音响清亮,既可用作伴舞乐器,也可作为舞蹈道具,表现欢快热闹的情景,是腰鼓队的主要乐器。
    狼涨:又名“狼鼓”。流行于福建地区。狼涨源于古代细腰鼓类乐器,形制与朝鲜族长鼓、壮族蜂鼓相似。鼓身木制,全长约70厘米左右,中部细小,两端粗大而中空,两面蒙牛皮,鼓面直径30厘米左右,鼓皮装于金属圆环上,由绳索穿系绷紧。用木棰敲击或用手拍击发音,用于福建地区“笼吹”、“福州十番”等器乐合奏和 闽剧伴奏。
    渔鼓:渔鼓又称“竹琴”或“道筒”,南宋时已有这种乐器。现代使用的渔鼓,是在长65~100厘米、直径13厘米左右的竹筒上,一端蒙以猪皮或羊皮而成,演奏时,左手坚抱渔鼓,右手拍击,是民间曲艺“道情”、“渔鼓”和“竹琴”的主要伴奏乐器。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7532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