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新画像 评蒂勒曼与维也纳爱乐国家大剧院贝多芬专场
许渌洋 于 2013.11.05 10:36:24 | 源自:新京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40

17年来第四次访问北京,维也纳爱乐乐团依然令人趋之若鹜。无论是对于资深乐迷,还是普通观众,这支传奇乐团在中国似乎永远不会过气,自始至终具有非凡的诱惑力与新鲜感。唯一的变数在于,这个不设固定指挥的顶尖乐团,到底能在谁的指挥棒下被激发出惊人的能量。

  • 2013年11月2日,乐团时隔四年再度出现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没有晚期浪漫主义的大型交响曲,也无喜闻乐见的施特劳斯家族作品,乐团自信满满地将一套标准的贝多芬曲目带到北京。后者俨然是眼下顶级乐队最不敢触碰的作品,经常令乐团陷入费力不讨好的尴尬,连柏林爱乐这样公认的超一流乐团都越来越少地涉足贝多芬领域。但维也纳人的自信不仅源于其丰厚的贝多芬演奏传统,当然还有如日中天的德国指挥家克里斯蒂安·蒂勒曼。

    二者在2011年录制发行的实况版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当属佳作,一度被诩为德奥传统在21世纪复兴的化身,甚至与富特文格勒、卡拉扬等人的经典版本相提并论。而去年正是蒂勒曼所率领的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凭借对瓦格纳、布鲁克纳的精湛演绎,缔造了2012年北京舞台的年度最佳交响音乐会。

  • 但现在是贝多芬。没有任何序曲暖场,音乐会以作曲家的《C大调第一交响曲》开场。很少有人能将这首作曲家早期交响曲演绎得出类拔萃,但蒂勒曼与维也纳爱乐做到了。在第一乐章由慢板组成的引子中,平衡纯净的维也纳音色随即呼之欲出,在丝绵状的弦乐线条上,长笛为整个音响镶筑明亮边缘,蒂勒曼则以宽广的节拍铺展着乐队光滑的纹理。之后,他以明快的速度来发展整部交响曲,生机勃勃,滔滔不绝,在慢板乐章中保持着平和的语调。乐团演奏家也灵敏地呼应着蒂勒曼对力度的即兴调整。谐谑曲以直截了当的普鲁士风格示人。末乐章则故技重施,在短小的引子中刻意放慢节奏,之后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向尾声冲刺。

    下半场观众迎来著名的“英雄”交响曲,蒂勒曼同样为其快板赋予了律动鲜活的外衣,配以无比流畅的乐句运作,在第一乐章迅捷凌厉的尾声几乎滑向“失控”的边缘。轻盈的步调再次取代了葬礼进行曲中沉重的步伐,蒂勒曼反常态地将一种昂然的乐观精神注入这一悲剧性乐章。谐谑曲中,他以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由速度(Rubato)建构三声中部,爱乐乐团圆号耀眼的轮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第四乐章又是热尔曼式的骚动,不断推进,生生不息,一个典型的蒂勒曼式的休止,结束了普罗米修斯的舞蹈。

  • 值得注意的是,与蒂勒曼在北京刻意削减了其中各个乐章的反复段落,尽可能快地结束一切。好似要给观众留下一段无比简洁,一气呵成的贝多芬体验。和两年前的录音相比截然不同,乐观、昂然、不断向前,这就是他与维也纳爱乐勾勒的最新贝多芬肖像。杰出的乐团品质奠定了一切,蒂勒曼只需稍作点划,有史以来北京舞台上最出色的贝多芬便告诞生。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6.199.028.***
    116.199.028.***
    发表于2020.02.10 21:18:38
    5
    116.199.028.***
    116.199.028.***
    发表于2019.12.26 13:25:17
    4
    123.139.086.***
    123.139.086.***
    发表于2014.01.03 21:02:19
    3
    180.169.005.***
    180.169.005.***
    发表于2013.11.05 11:01:31
    2
    10
    发表于2013.11.05 10:46:58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8674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