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大师笔下的室内乐作品——威尔第的《E小调弦乐四重奏》
杨杰民 于 2014.03.29 18:34:06 | 源自:新民晚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0.00/0

2013年恰逢威尔第200年诞辰,在各类纪念活动中,人们往往只关注他的24部歌剧,而忽略了他的纯器乐作品。在此我给大家介绍他在1873年创作的一首非常精美的、也是唯一的室内乐作品《E小调弦乐四重奏》,以表达我对这位伟大作曲家的一份敬意。

  •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是威尔第歌剧创作的高峰期,1871年底,他的歌剧《阿依达》先后在开罗、米兰演出后,获得“震撼性的成功”,威尔第也因此名声大噪,如日中天。1872年冬威尔第到那不勒斯继续为《阿依达》的演出作准备,可是就在开始排练前,首席女高音泰来莎·斯托尔兹(Teresa Stolz, 1834-1902)患了急病,演出只能推后。于是威尔第在那不勒斯得到了一次意外而又难得的几个月的“休假”。在这期间他一边对他的歌剧《唐·卡洛斯》进行修改,一边开始了弦乐四重奏的创作。然而,一向专注于创作歌剧的威尔第怎么会想到要去写一首弦乐四重奏的呢?

    在十八世纪中后期出现的、由海顿“定型“的弦乐四重奏是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的室内乐形式,也是室内乐中最理想、最融洽、最经典的组合。可是到了十九世纪中期以后,弦乐四重奏的创作却陷入了低潮,特别是在意大利。在当时的意大利人看来,唯有歌剧创作才是至高无上。而当时欧洲乐坛上还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年轻的作曲家只写下一首弦乐四重奏,就认为自己已经驾驭了这种曲式。这种“潮流”也影响到了威尔第,让他产生“写一首”的想法。很显然,他认为“创作弦乐四重奏对于一个歌剧作曲家来说是一种消遣”。而当创作完毕,他发现“在生平第一次不依据歌剧剧本和宗教歌词而创作纯音乐作品中得到了无比的快乐”。

    和传统的弦乐四重奏一样,威尔第的《E小调弦乐四重奏》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快板,奏鸣曲式。第二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出自歌剧《阿依达》中埃及公主安娜丽丝的主题,雍容华贵,但音乐理念既十分强势又略带一些神秘感。第二乐章是小行板,变奏曲式。小提琴奏出的《唐·卡洛斯》主题犹如一段优雅的舞曲,而大提琴的拨奏和弓奏与之呼应,基本情调和第一乐章非常相像。第三乐章是最急板,三段体式。第四乐章是最快的快板,谐谑曲-赋格曲。这是一个具有谐谑曲风格而又处理得细致入微的赋格乐章。

    在这首弦乐四重奏中,作为一个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就像创作他的歌剧音乐一样,以娴熟的作曲技巧,对乐器色彩的对比处理得既慎重又细致,旋律则明显地强化了器乐性。各乐章的主题如在夜空中飞快闪烁着的一串串明珠。曲调流畅,节奏鲜明,张弛有度,使这首弦乐四重奏不仅成为他的重要的作品之一,而且也成为整个弦乐四重奏作品历史上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但在另一方面,由于没有通常的所谓沉静、徐缓、如歌的慢板或柔板乐章,以及威尔第大部分的歌剧中所惯有的悲剧性的主题动机和在咏叹调或合唱曲中那种感人的激情在这首四重奏中也没有充分地表现,所以,对于喜爱并熟悉威尔第其他作品的爱乐者来说,这首作品又似乎缺少了些什么。可能也正是这个原因,能听到这首四重奏的机会不多,许多爱乐者也就缺少了关注和欣赏这首作品的机会。不过,近年来国外的一些知名的弦乐四重奏组,如瑞士“斯特拉第瓦里弦乐四重奏组”、美国“上海四重奏组”、意大利“翁布里亚弦乐四重奏组”都演绎过这首作品。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5263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