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槃——从音乐产业的变迁看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颠覆
李敬 于 2014.09.10 19:37:00 | 源自:音乐人攻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20

  •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融合与挑战是一个日渐火热的讨论话题。在音乐产业快速变迁、何种数码音乐和互联网音乐产品不断更迭换代的环境下,来自滚石移动的李敬在刚刚结束不久的2014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给我们带来他对互联网与传统唱片行业间辩证关系的思考。

音乐是较早被互联网冲击的产业。当时可以与她相比,我们经常用来比喻自己悲惨处境的例子是彩色胶片。FujiFilm Beauty,这个化妆品牌大陆好像没有卖。曾经我们那么熟悉的绿色小盒,变成粉色化妆品了。今天的柯达富士胶卷可能还有小批量生产,不过那已经是专业摄影发烧友的爱好了,像极了音乐的黑胶唱片。从定义上说,胶卷属于彩色感光材料产业,又叫照相器材。但是在数码相机、instagram等照片分享社区的步步紧逼下,在人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疯狂拍照的时候,这个照相器材却悄然转型退出产业链。

我们再看看经常被大家拿来比喻的音乐产业的命运。

SONY唱片公司位于美国新泽西洲Pitman的大型CD光盘生产工厂有50多年的运营史,月产能最高1800万张。可以说是全球最大的光盘生产厂之一。2011年1月,受数字音乐下载和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SONY唱片公司宣布关闭这家工厂。在此之前已经有太多的光盘生产厂经营不善关闭了。行业内赋予了这家几乎是全球最大光盘生产厂关闭以一个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传统唱片工业的彻底消亡。

但是与胶片不同的是,经历了长期低迷的音乐产业从业者从唱片的消亡中感觉到音乐强大的生命力!经历了唱片产业消亡洗礼的音乐产业,像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唱片已死,音乐永生。

当我们理智地,静静地看看这些唱片公司的LOGO,不禁感叹世事变化,传统独立唱片公司的LOGO中还能够依稀看到光盘甚至卡带的印记,国际唱片公司已经从Records换成为Music了。但是换LOGO容易,改变观念就不那么容易了。以前这些大公司在行业有着极大的话语权,在某种程度上,他想让一个歌手红或一首歌红的几率是很高的。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他想让谁红红不了,让那首歌红也红不了。相反一些歌一些歌手在网络上红了,他们都不知道怎么红的。所以真正要浴火重生,还需要真正了解互联网究竟改变了什么?

首先是大家都比较容易理解的音乐传播和发行的变化,这方面我不赘述,滚石移动就是比较早地认识并适应这些变化,从而在众多传统唱片公司最不景气的时候异军突起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取得了行业的领先地位。

其实互联网给音乐带来的最正面的改变是长尾。

多种音乐风格的共存,一直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只要有强势或垄断媒体的存在,就会有最炫民族风的一枝独秀。但只有互联网能够让音乐百花齐放,未来一首歌红遍大江南北越来越不常见,但你会发现不同群体都有自己喜欢的歌曲和歌手。与最炫民族风相比,音乐的流行变得越来越小众化了。在中国几亿网民十几亿手机用户基础上,再小众的群体都是一个规模化的细分市场。

互联网对音乐的另一个改变在流行趋势上。这种流行趋势不是音乐独有的,比如影视明星,春晚的时候还是李敏昊最红,没几天都教授出来了,所有人都黯淡了。音乐的流行和歌手的生命周期也是一样, 刘欢那英这种一红20多年的流行歌手,在互联网时代不会有了。滚唱30演唱会,60后和90后同场6小时唱相同的歌。这种场景再也不会有了。

这是说流行时间周期变短了,节奏变快了。现在你再说年轻人听什么歌?大学生听什么歌都是不准确的,因为大一和大四学生听的歌绝对是不同的。

但同时音乐的流行也变的更长久了,长久到会伴随的歌迷成长,伴随他们的一生。歌手与歌迷共同成长的趋势。从这个角度看流行,那是一辈子,够长!

前面我们讲的变化大都是商业上,音乐创作上的改变比我们预计的慢一些,我们意识到也晚一些。这种改变主要集中在85后90后的年轻创作歌手和音乐人身上。与老一辈音乐家不同,他们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许多观念是从网络来的。上个月参加一个研讨会,一个老艺术家批评目前影视剧粗制滥造,讲到演员不体验生活,演的不像。这个我能认同,但是后来他说到音乐我就不认同了。比如体验生活,来源大众,服务大众的理念,在网络时代,最大的群体是屌丝,屌丝在哪里?在网络上!所以上网就是最好的体验生活。另外,大数据社交网络给传统的所谓社会调查和用户调查以全新的诠释。年轻的音乐人不仅有才华,而且能够走出自我,利用各种网络手段不断试错,无限地接近用户接近市场。

互联网对音乐产业的冲击是全方位的,没有死角。从音乐的传播、发行、创作、录音制作及艺人经纪领域,都已经面目全非了。下一个是什么?

音乐的魅力在现场,下一个要颠覆的就是现场演出。去年我和胡海泉在私下探讨过,中国的演出市场是个畸形的伪市场。一方面与国民收入不相吻合的高票价。大量的公务消费,政府消费,养活了一批宫廷艺人。一方面众多的有才华的新人没有演出机会。

03年的时候,我在星美传媒做过慈善演唱会同时在电视、手机、电脑和数字电影院同步转播的试验。10年之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成本的降低等给网络演唱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对这个市场也一直有不同的声音,现场是最有魅力的,现场有除去音乐本身以外的许多东西,电视手机是表现不出来的。这点我承认,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和扩增实景技术的应用。手机或电视电脑屏幕依然有很好的互动和现场感。未来,随着眼镜、头盔等可穿戴设备的发展,随着摄像传输存贮等成本的降低,一定会给现场演出带来崭新的用户体验。

由于时间原因我不在这里多展开论述这方面的技术。

另外,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冲击还体现在企业的管理上。音乐的传播发行改变了,音乐公司的企宣策划等职能都改变了。在社交网络和自媒体的背景下,内部的沟通也改变了,部门设置和岗位职责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还在不断的变化中。这给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机会。过去的30多年,流行音乐市场很长一段时间被港台流行音乐统治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大陆音乐人的水平不如港台,而主要是大陆的商业环境不如港台。具体说是大陆的唱片公司商业操作不如港台,不如国际公司。现在变化来了,他们原有的优势不存在了,面对新的市场规则,新的商业模式,越是在传统中有优势的企业越有包袱,越难适应。我十分欣喜地看到在音乐产业中有众多的新锐公司出现,他们不畏权威传统,才华横溢又接近市场。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30年,华语流行音乐的市场在大陆。

综合起来认识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冲击,最大的是在观念上思想上,如果你用传统观念去看互联网,去看年轻人,怎么看都觉得不对劲,觉得有点儿脑残。但是一旦你的思想观念转变了,你就能够看到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更美好的产业未来。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9091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