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情无计可消除 勃拉姆斯的两首钢琴协奏曲
许莽 于 2014.10.15 18:53:42 | 源自:新闻晨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20

  • 一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终于不可避免地摆上了台面:当我写勃拉姆斯的时候,究竟要不要提及克拉拉·舒曼?

    确实,我担心克拉拉的出场会转移焦点,甚至背离我写作的初衷。然而同时我又怀疑,如果绕开克拉拉,勃拉姆斯音乐中最显著的那些特征是否能够被准确阐释。对于勃拉姆斯而言,这个女人在他生命里具有极不寻常的意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还有我师娘。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罗伯特·舒曼以及克拉拉·舒曼之间,就是这样的关系。事实上,两位作曲家到底有没有明确的师承,是值得商榷的。不过,舒曼于勃拉姆斯有着知遇之恩且对后者提携有加,这一点至少无人否认。正是由于来到杜塞尔多夫拜会了舒曼,20岁的勃拉姆斯才开始受到德国音乐界的关注。舒曼十分欣赏勃拉姆斯的才华,并公开断言这个年轻人“必将在音乐界引起极大的震撼”。

    勃拉姆斯没有辜负舒曼的期望,他在日后成为了能够与巴赫、贝多芬相提并论的音乐巨人(因姓氏的首字母相同,这三位作曲家被称作“3B”)。而在音乐之外,他与师娘克拉拉之间的不伦之恋同样引起了“极大的震撼”——至少我第一次读到这段掌故时,小心脏是猛跳了几下的。

    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15)提供了最初的线索。从21岁动笔到25岁完成,这部雄奇而美妙的作品花了勃拉姆斯四年时间。大勃拉姆斯13岁的克拉拉彼时早已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钢琴家,她在钢琴领域的创作和演奏才能丝毫不逊于她的丈夫以及她未来的情人。也许是为了使作品更趋完美,也许是希望制造更多思想火花碰撞的机会,总之勃拉姆斯就这首钢琴协奏曲不断地听取克拉拉的意见并反复修改,而根据后世评论家们的看法,它那充满柔情的第二乐章柔板正是用来描画克拉拉的……

    此刻,我发现自己下笔越来越艰涩了。这叫什么事儿嘛。大叔,您跟师娘走那么近真的好么?舒曼1854年跳莱茵河这件事虽然与你们没关系,但人们倘若刻薄一点,你们可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啊。作为有史以来最著名的精神病患者之一,舒曼卒于1856年。这一年勃拉姆斯23岁,荷尔蒙最为旺盛的年纪。

    站在道德正确的角度,故事好歹没有朝着更加狗血的方向发展。基于对这位亦师亦友的前辈的感恩和尊敬,舒曼死后,勃拉姆斯努力不使自己把对克拉拉的爱慕转化成某种实际的行动。克拉拉也作出了行之有效的自我控制。无形的枷锁和残酷的现实把勃拉姆斯牢牢压在阿尔卑斯山下,他惟有将所有想要表达的情愫和生活中无法兑现的幸福统统诉诸音乐。每当夜深人静,在那些时而激越时而呜咽的音符之间,他一定无数次呼喊“师娘救我”,但师娘救不了他,师娘连自己也救不了。他们都是这场爱情悲剧的主角。

    你看,我的担心一点没错。仅仅是浮光掠影式的概述,就已经极大地挤占了我谈论勃拉姆斯作品的空间。我必须把克拉拉拉进后台,反正以后写到勃拉姆斯交响曲和室内乐的时候,少不了还要请她亮相。

  • 相比上文提到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勃拉姆斯的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83)拥有更高的赞誉。这也是我最喜爱的钢琴协奏曲。圆号奏出抒情的开端,但没过几个小节,随着独奏钢琴的进入,音乐便渐渐激动起来。就乐曲的情感表达而言,整个第一乐章始终在冲动和隐忍之间上下起伏,并不断穿插着幻想的色彩。勃拉姆斯写作柔板乐章的功力堪称举世无双,第二钢琴协奏曲就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作曲家在柔板中安排了一段大提琴独奏,这是一场梦幻般的倾诉,是人到中年的勃拉姆斯对于人生况味的浅吟低唱。在我看来,这部钢琴协奏曲体裁中少见的四乐章作品与他的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77)一样,代表了最典型的勃拉姆斯音乐。执着而无奈,热烈而含蓄,奔放而克制,坚定而纠结……它们是一切矛盾体的高度统一和完美融合,其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是任何别的音乐家都难以模仿的。

    巴克豪斯晚年在DECCA公司的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录音被我奉为这一曲目的首选版本,这一方面要归功于老大师本人对勃拉姆斯内在精神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也要感谢卡尔·伯姆和维也纳爱乐乐团与之心意相通。这场非凡的演绎从头至尾充满了浓浓的勃拉姆斯味道,气息源源不断,劲力绵绵不绝。我收藏的另外几十个版本虽然也各有高妙之处——比如阿劳、李赫特、科瓦塞维奇以及莫拉维茨的录音,但依然不及巴克豪斯版带给我的“极大的震撼”。至于第一钢琴协奏曲,我最欣赏柯曾1960年代初的演绎,塞尔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在钢琴家身边同样爆发出惊人的能量,烘托出一个激动不安的青年勃拉姆斯形象。

    然而,如果把两首钢琴协奏曲作为一套组合来选择,那么,胜出者将是吉列尔斯和由约胡姆指担任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也许吉列尔斯在适宜将含蓄气质表达得更为充分的某些段落略显自负了些,但如他这般突出勃拉姆斯的雄性气概,确实也颇具说服力。从我的内心而言,其实真的很愿意把勃拉姆斯想像成一个战胜命运的强者,而非蹉跎一辈子的苦情老男人。

    倘若不曾接触勃拉姆斯的音乐而又对其产生了兴趣的话,那就从这两首钢琴协奏曲开始吧。

  •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23.138.***.***
    123.138.***.***
    7
    124.167.***.***
    124.167.***.***
    六十五岁的勃拉姆斯坐错了火车,没能赶上克拉拉的葬礼。当他终于赶到时,已经见不到克拉拉最后一面了。他一个人站在坟前,把小提琴架在肩上,拉了一首无人知晓名字的小提琴曲。

    真想听听那时候勃拉姆斯拉的那首曲子啊,当然了,这是不可能的……
    发表于2014.10.26 13:45:30
    6
    03

    蛋痛修改此贴于2014.10.23 18:02:14
    发表于2014.10.23 18:00:44
    5
    前半段很精彩,这哪是浮光掠影的概述,简直是极尽YY之能事。
    后半段……,鼠标滚轮不小心一滑,直接拖到了评论位置
    发表于2014.10.19 09:08:12
    4
    10
    发表于2014.10.16 21:16:45
    3
    075.098.***.***
    075.098.***.***
    发表于2014.10.16 21:12:25
    2
    101.082.095.***
    101.082.095.***
    发表于2014.10.16 08:36:49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8750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