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一座自己习惯的干净房屋
贾晓伟 于 2016.03.02 12:56:58 | 源自:深圳特区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10

肖邦热心具有形式感的事物,有人认为他是享乐主义者,对世界与他人极度敏感,带有一定程度的洁癖。乔治·桑说,“他是习惯的奴隶,任何变动,无论多么小的变化对他的生活来说都是可怕的事件”。李斯特曾挑战他的“习惯”,利用其外出时在其房间里与情人幽会,肖邦知道后勃然大怒,为这一“可怕的事件”几乎要与李斯特绝交。他的住所是一座干净异常的屋子,不让人轻易进去。花大钱置办的讲究家具,每天的新鲜花卉,床头的诗集,簇拥在一个唯美者的四周。他的穿衣品位保守而精致,而眼前一个贵妇不当的穿着,会让他难忍到失去讲话耐心的程度。

  • 出演《布拉格之恋》的刘易斯与《钢琴师》的演员布罗迪,两者的面相相加,就是肖邦的样子。他有刘易斯神秘的眼神,布罗迪的鼻子、窄脸,以及两人共同的瘦削,只是个子要矮一些。后来肖邦身形佝偻,虚弱到需要人抱他到床上才能躺下。与乔治·桑分手后,他成了无人照料的大婴儿。

    但品位,又算什么呢?有时品位既是悖论,也是诅咒。据巴尔扎克记载,肖邦的情人乔治·桑身形矮胖,肤黑,抽雪茄与水烟,一副男人婆模样,且情人多多,不一而足。而肖邦与她相遇,写出了今生最重要的作品,尽管两人其间磕磕绊绊,彼此伤害。可见所谓品位,只有作品才可以真正地证明。生活里的品位,大多只是“习惯”而已。

    肖邦人格上自我孤立,除巴赫与莫扎特之外,对其他作曲家很少喜欢,也不重视。连对贝多芬都没什么感觉,更别提李斯特了。但出于礼貌与需要,他与李斯特会同演曲目;也会对为其画像的德洛克洛瓦青眼有加,内心却是隔膜的。舒曼深谙他作品的美妙,说他的音乐是“花丛里的大炮”——极其生动与准确。他对舒曼却没有什么感觉。就感情的纯洁性来看,肖邦与舒伯特是近似的人,彼此钢琴作品上的成就也在伯仲之间。但区别在于,两人的梦幻一个是冷的,一个是热的。肖邦冷漠,这一点乔治·桑最有发言权。

    那是一种仙境里的冷,也是过分精确、作品产量极低的冷。有乐评家说,与许多作曲大家比较,肖邦几乎就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他全部的作品都是钢琴音乐,十几本曲谱就属一生所得。但肖邦这个地位与产量严重失衡的人,对后世的影响,与巴赫、贝多芬、莫扎特几可比肩,即使在作品规模上要小上太多。他的影响力与钢琴这个乐器之王的普及与影响固然有关,而重要的是肖邦的作品好听,表面柔和,结构却缜密。他的美是与力结合在一起的。还有,就是他不断的创新。肖邦不认为自己是浪漫派,没有滥情与无度的表达。他的练习曲与多种舞曲干净利落,复杂与单纯彼此交织。

    RCA公司出品有鲁宾斯坦版的肖邦全集,浅咖啡色封套,上面是演奏者的侧面像。全集里最有魅力的作品是《夜曲》。“夜曲”的曲式最初由一个名叫菲尔德的爱尔兰人创制,肖邦将其发扬光大,呈现“仙境”般的美,堪与贝多芬与舒伯特的奏鸣曲相比。听《夜曲》会让人轻度中毒,亦梦亦幻,远避世事,也可说是深陷其中,不可自拔。与肖邦其人幽灵般的魅力一样夺人心魄,听进去就欲罢不能,忘掉今夕何夕。

    此番作曲家与演奏家结合的吸引力,在欧洲音乐史上共有三位。一是帕格尼尼,一是李斯特,一是肖邦。帕格尼尼与李斯特的引力较为外在,肖邦的杀伤力却来自内部,不着痕迹。拉赫玛尼诺夫也弹奏自己的作品,但演绎得朴实,准确,甚至有些轻描淡写,极为自制。而肖邦的魔力之美,记载于乔治·桑的文字。当年,她带着肖邦到马略卡岛过冬,患肺结核病的他在一座棺材形的密室里作曲。不远处海水滔滔,密室里烛光摇曳。在深陷自我时,肖邦甚至认不出乔治·桑是谁。

    但乔治·桑还是在自己的作品里暗伤了肖邦。这恐怕是两人告别的深层原因。作品是恐怖的,具有的力量大于生活。当爱的魅力让位于孤独,误解之后就是彼此都不需要。但作品又来自爱或恨,它是唯一不会轻易坍塌的屋子,抽象的存在活得最久。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3

    此帖使用VIVO X5MAX+提交
    发表于2016.03.04 07:13:28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4737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