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国——作曲家的乡音与乡情
李严欢 于 2016.10.01 17:12:27 | 源自:微信公众号-音乐烩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20

中外作曲家笔下,以“祖国”为主题谱就的动人篇章层出不穷。对他们而言,用音乐描绘祖国的风光美景、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国庆期间来临之际,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蕴藏于那些经典作品中的乡音与乡情。

吕其明:红旗颂

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管弦乐曲《红旗颂》,自1965年5月在第6届“上海之春”音乐节首演以来经久不衰。

乐曲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在创作《红旗颂》时,吕其明的革命家庭背景及亲身的革命经历,深深影响着他的构思,并诉诸生动的音乐语言。

正如作曲家所言,“从党的诞生到新中国成立,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前赴后继,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其中就包括我的父亲。他的英勇就义,我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一定要用音乐的语言,对共和国的成立、对祖国、对党,用音乐表现出来。”

斯美塔那:沃尔塔瓦河 选自《我的祖国》

作为“捷克音乐之父”, 本德里赫·斯美塔那在今日的捷克仍是一位民族英雄,每年5月在布拉格举行的著名的“布拉格之春”音乐节总是以他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揭幕,这一传统已持续数十载。

作于1874—79年间的这部作品,由六首独立的交响诗组成,这里有对民族光荣斗争历史的缅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对古代民间传说的描绘等。其中以第二首《沃尔塔瓦河》最为著名。

沃尔塔瓦河是捷克民族的摇篮,也是捷克人民的母亲河。它由南自北穿越捷克国土,哺育着世世代代的捷克儿女的成长。 在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中,他以民歌般质朴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细腻的配器,生动的描绘出河流沿途秀丽的景致和民俗风情,真切的表达出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情谊。

肖邦:玛祖卡两首

在“钢琴诗人”弗雷德列克·肖邦一生的创作中,那些伴随着他成长的波兰民间旋律与舞蹈风格,始终给他带来巨大的影响,他留下的数十首玛祖卡舞曲便是其作品中最富民族性的部分。

这些乐曲源自三种波兰民间舞曲,包括:飞快轻盈的奥别列克、缓慢抒情的库亚维亚克和快速有力的玛祖尔,它们既充满浓郁的波兰乡土气息,又散发出高雅的诗意,被称为波兰的民族魂。

早期,肖邦的玛祖卡多为民间风俗化的真正的舞曲。例如《降B大调玛祖卡》(作品7号之1),节奏错落有致,旋律生动活泼、柔和开朗,充满纯朴清新的气息。这也是肖邦全部玛祖卡中流传最广的之一。

作品33号中的四首玛祖卡舞曲被认为是肖邦中期的杰作。作曲家舒曼曾表示:“不论是谁都会很快地被这些玛祖卡舞曲迷上。我们也比他的早期作品更能了解其特征。”

其中的《D大调玛祖卡》(作品33之2)色彩明朗灿烂,波浪式的主题旋律上下起伏,充满了温暖的生气,是一首极具玛祖卡特质的乐曲。

格里格:挪威舞曲三首

挪威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的音乐同样深深植根于祖国的土壤,始终贯穿着祖国的主题,举凡挪威的山川美景、风土人情、神话传说,在他的音乐中都有所反映。

他曾说,要把他与挪威分开,就等于割掉自己的手臂和双腿。不过在创作中格里格很少直接引用民歌素材,而是从民间音乐的语言基础上发展出一种优美而富有诗意的个性化风格。

正如他从挪威民间的舞曲得来灵感而创作的数首小巧精炼的《挪威舞曲》,这些爽朗清新,充满诗情画意的舞曲也是他用音乐对当地风土人情最好的写照。

西贝柳斯:芬兰颂

1899年夏天,在芬兰人民不满沙俄的统治,组织为新闻记者募集资金的义演中,诞生了一首日后举世闻名,被视为芬兰民族精神象征的杰作——耶安·西贝柳斯的《芬兰颂》。

这首交响诗,以独特的音乐手法,表现出芬兰人民英勇不屈和顽强斗争的精神风貌。当年一经首演,就激起了芬兰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也曾因此一度遭当局禁演。

作品前半部分的音乐色彩低沉,表现出人民群众的苦难心情和一种不可阻挡的对自由的强烈渴望。第二部分,所描述的则是被压迫民族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和对胜利的信心。最终,乐曲在宽广的气息和嘹亮的音响中辉煌地结束,也预示了斗争所取得的胜利。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3008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