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之美,在其忧伤
陆小鹿 于 2017.02.07 12:21:25 | 源自:深圳特区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10

有些喜欢是猝然降临的,就像我与《Danny Boy(丹尼少年)》的相遇。

那是一个秋雨绵绵的清晨,我关注的一个推荐欧美经典音乐的微信公众平台为大家送来了晨曲。

打开视频,一架钢琴,一把长笛,一串凄美忧伤的音符如泣如诉地飘出,刹那,心湖泛起圈圈涟漪。

窗外,雨下不停,雨丝模糊了窗户。视频里来自北爱尔兰的长笛演奏家Sir James Galway,一袭黑衣,须发花白,金色的长笛在气息转换中流淌出悠扬辽阔的旋律。高音明丽,低音优美。

长笛,从前我以为它们都是竹子做的。高山之巅或是涧水之边,隐居的武侠高人,衣袂飘飘,或盘坐如石,或临风而立,手持一管竹笛,嘤嘤呖呖,山鸣谷应。空灵、清越、冷冷的音调,这就是我最初对长笛的理解。

可是,视频里的Sir James Galway,手中握着的长笛却是金属质地的,带着强大的力量感。那黄金般闪亮的笛子在他深情的吹奏下像是被注入了源源不息的生命力,呈现出意境悠远的忧伤之美。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曾经写过一部作品叫《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书的扉页上,他引用了作家拉西姆的一句诗:“美景之美,在其忧伤”。在帕慕克眼里,忧伤不仅是由音乐和诗歌唤起的情绪,也是一种看待共同生命的方式;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一种思想状态。所有令人感动的美,美到极致时,都会如绕梁余音般留下一缕隐隐的忧伤。于是,我问自己:为什么第一遍听《Danny Boy》就如此喜欢呢?是因为“丹尼之美,在其忧伤”吗?

James Galway的长笛版

后来,我在网上搜索了《Danny Boy》,才知道这是一首历史悠久的爱尔兰民谣,曲调来自爱尔兰的另一首民谣《Londonderry Air(伦敦德里小调)》,后在1913年由一名英国律师填词。歌词的基调确实是忧伤之美——

  • “哦,丹尼少年,笛声正在召唤/从山谷间到山的另一边/夏天已走远,花儿都已枯萎/你得离去,而我得等你……哦,丹尼少年,我是多么的爱你/如果你在百花凋谢的时候前来/而我已经死去,死的很安详/你会前来,找到我长眠之地/跪下来和我说‘再见’……”

  • 《Danny Boy》这首歌描写的是父子之情。一位爱尔兰父亲,在儿子即将奔赴战场前夕,告诉他说,等你下次回来的时候,也许我已经长眠于土,就像夏天已经走远,花儿已经凋谢。但是我会一直在这里等你,我也希望你归来时能来我的墓地,和我轻声道再见。拳拳的父爱之情跃然歌里,生死之别的忧伤就像这秋日绵绵不断的雨,把一颗心淋得湿漉漉。世上最痛的分别不是你此去经年,而是,预感到此去经年后再也不见,再也没有机会彼此互道一声别来无恙。

    长笛如诉,凄婉哀伤,沉浸其中,一颗心被洗成一派透明。有人说这首歌也有可能表达的是恋人之情,因为在歌词中有“我爱你”的字眼。我其实并不在意到底哪一种传说是正确的,我只知道,忧伤的《Danny Boy》动我心魄。

    枯瘦的夜里,一个人,静静地听,在《Danny Boy》的旋律里,想念一些埋在心底的故人,黑夜就渐渐变得丰盈饱满有如一轮中秋的圆月。世上总有一些人,并不常想起,却在某一个触动心弦的时刻,悄然重现。夜色里这抹淡淡的忧伤,美得让心灵无法抗拒,只适合独自去品味。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丹尼少年。也许是家人,也许是朋友,也许是爱人。

    Declan Galbraith的童声独唱版

    Vienna Boys' Choir的童声合唱版

    Renee Fleming的美声独唱版

    Itzhak Perlman的小提琴独奏版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3
    沙发
    此帖使用iPhone提交
    发表于2017.02.10 08:25:40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0404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