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系列之柯达伊
hh373 于 2017.07.25 14:43:11 | 源自:hh373的博客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2.00/2

巴托克写过这样的话:“假如让我说出最能完美地体现匈牙利精神的作曲家,我的回答是:柯达伊。”柯达伊在匈牙利所占据的位置就如同沃恩·威廉斯(Vaughan Williams)在英国。作为伟大的民族音乐作曲家,柯达伊通过他的探索发现和创造性地运用传统的民间音乐,以及他作为教育者和文化需要的实施者的社会角色,铸就了20世纪匈牙利音乐的标准水平。他既是埃尔诺·多纳伊(Erno Dohnanyi)的被保护人,也是其同事,他还是巴托克(Bartok)的终生朋友,但他比他们更进一步把匈牙利音乐的传统真实地带回到匈牙利的本土上,而不再是只在欧洲或大西洋两岸地区的音乐舞台上有所展示。正如他自己说的:“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民族特性来接近那些属于全人类的东西。”——有意思的是,柯达伊的音乐是世界闻名的,也为全世界的人们所热爱。作为合唱音乐作曲家,他创作的最著名的作品是用于教学和音乐会演出的小型合唱曲,而众多的室内乐、管弦乐与其他合唱作品都显示出他高超的创作技能。

对李斯特或布拉姆斯来说,“匈牙利”音乐并不是农民的歌曲和舞蹈,而是被吉普赛小提琴演奏家和演艺界人士发展了的世界性音乐:并不真实的民间维尔本科斯(verbunkos)舞曲就是融合了多种传统的风格(比如,19世纪的宫廷和招募舞蹈等),极富特色的节拍以及热情或伤感的恰尔达什(csardas)舞曲。作为民族音乐学家,巴托克和柯达伊都是通过到农村的走访并录制下人们歌唱和舞蹈的真实音乐旋律,来揭示出古老而具有权威性的匈牙利的民间音乐,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探索发现——在匈牙利正寻求从垂死的奥匈帝国中得以解放的时刻,使民族传统、民族本性得以恢复。

1906年,巴托克和柯达伊出版了他们共同收集的匈牙利民间歌曲选集,柯达伊创作了他在布达佩斯音乐学院的毕业作品:管弦乐曲《夏夜》(Summer Evening),这部作品已经融入了匈牙利民间音乐的典型旋律、华美的装饰音和特色鲜明的节奏。这种对自然景物的精美描述完全可以与多纳伊的早期管弦乐作品或者是巴托克的当代管弦乐组曲中比较深沉的乐章相媲美。但柯达伊的音乐比巴托克的早期作品更加精炼,其深刻的抒情性已经十分生动而鲜明。

  • 在创作了管弦乐作品《夏夜》之后,柯达伊见识了德彪西的音乐,这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机遇,使柯达伊走上了一条全然不同的道路,他创作出了令人惊异的一系列弦乐室内乐作品。这样集中精力的创作一直持续了十年多的时间,也是通过这些创作,柯达伊成为一名成熟的艺术家。一切都是在一个宏大的范围内构思的,而有限的被选定乐器的使用又极大地推动了技巧的发展。在具体的形式上——四重奏曲、奏鸣曲和二重奏曲——这些作品展示出古典曲式原则与巴托克和柯达伊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的新的和声与旋律资源之间独特而本能的融合。

    在此之前,匈牙利或者可以说是在欧洲音乐中,还没人像他们这样工作过。在他们各自的创作生涯中,很难说柯达伊或者是巴托克,谁是更激进的作曲家。柯达伊似乎在他所从事的为较少乐器作曲方面取得了更有影响的成就,他的两部弦乐四重奏作品展示出他在优雅的曲式处理和结构完整的把握方面的卓越,还有充满活力的舞蹈节奏以及(在1916-18年创作的《第二四重奏曲》)拥有相当丰富的变奏形式的终曲乐章。而1914年创作的小提琴-中提琴《二重奏》不仅仅以富有激情和意义非凡超越了以往作品中的热诚,柯达伊华美亮丽的技巧表现还令两位演奏者能够演奏出一个名副其实的弦乐队的效果。更为重要的还有1915年创作的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充满热情与矛盾冲突的诠释,已经使它成为这一类型中最具代表性的佳作之一。

    柯达伊在经过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小型器乐作品的创作之后才做好了面对匈牙利观众的准备,这是一部以最通俗的形式为独唱男高音和大型合唱队与管弦乐队创作的作品:《匈牙利诗篇》(Psalmus hungaricus)(1923年)。这部作品标志着作曲家开始了他创作生涯的第二个阶段,在此期间,他的大型作品至少会明确地面对匈牙利的历史、民族和政治性问题。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奥匈帝国崩溃之后,匈牙利历经社会和政治动乱。在短暂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柯达伊曾被任命为新的国家音乐学院的副院长,后来被取代社会主义共和制的右翼政权解职。《匈牙利诗篇》的音乐恢弘壮观,富有戏剧性,其令人记忆深刻的像回旋曲的叠歌很适合于民间音乐旋律的特性,这不仅仅是一部民族风格鲜明的作品,也是一部表现出强烈创作个性的佳作。柯达伊使用的是16世纪匈牙利版本的《诗篇55》,被俘获并被围攻的诗篇作者大卫王(King David)高高矗立着,他象征着屡遭压迫的匈牙利人民和被内外敌人所围困着的新的匈牙利民族。柯达伊的这部作品是为庆祝Buda、Pesth和 Obuda几个小镇结合成布达佩斯这座城市的50周年纪念而创作的,第一次的首演是与巴托克的《舞蹈组曲》(Dance Suite)一起演奏的,那也是为同样事件委约的作品。

    两位作曲家在音乐上的涉猎内容是不相同的。在20世纪20年代,巴托克的兴趣和他的创作方式更加倾向于国际化和现代化,而柯达伊则专注于音乐与匈牙利及其广大区域的密切联系。在《诗篇》后面完成的是一部根据匈牙利家喻户晓的神话而创作的戏剧作品《哈里·亚诺什》(Hary Janos),1926年在布达佩斯首演。

    在这部著名的舞台剧中,同名主角讲述了他在拿破仑战争中的夸张故事,包括他独身一人击败法国军队。柯达伊很好地利用这样一个机会,用民间音乐来表现这个抒情的且富有幻想风格的喜剧。但这部作品是歌唱剧(Singspiel),而不是歌剧——歌词中有对白,音乐的曲调和段落仅仅是作为剧情连接或铺垫。对柯达伊来说,把这些音乐段落改编成色彩纷呈的管弦乐组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或许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在纯粹的管弦乐的发明创造和诙谐幽默(比如“机械钟表”乐章和反拿破仑的奇特战役)方面显示出他真正的绝妙技法。

    在《哈里·亚诺什》之后,也是出于对政治局势的强烈不满,柯达伊开始从事祖国的音乐教育工作,以确保新一代人能够懂得他们本民族丰富的音乐传统并能够演唱、创作和理解他们的民族音乐。他为公众的歌唱和教学创作了大量的小合唱作品,并预示了“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诞生。他还把民间叙事歌谣《特兰西瓦尼亚的纺织屋》(The Transylvanian Spinning-Room)改编成歌剧式的舞台戏剧作品,但只在匈牙利国内演出过。他的管弦乐作品《马罗谢克舞曲》(Dances of Marosszek)(1930年)和《选自加兰塔的舞曲》(Dances from Galanta)(1933年)广受欢迎。这些作品中都有相同的像回旋曲的结构,一段不时再现的叠歌或者是“里托内洛”(ritornello)式的轮奏与各种插曲组合在一起,与巴托克的《舞曲组曲》有些相同。其中,《马洛谢克舞曲》的音乐质朴而充满活力,管弦乐配器富有想象力和个性,而《加兰塔》恢复了李斯特式的“匈牙利狂想曲”的形式。这是对19世纪十分流行的吉普赛音乐的赞颂,也是对柯达伊年轻时第一次听到的“管弦乐”声音——曾非常著名的加兰塔市的吉普赛管弦乐团的称赞。

    大家都知道,柯达伊尽管堪称技巧大师,但他基本上还不能像巴托克那样被称作富有独创精神的作曲家,他总是毫不隐讳地表达自己的民族主义和人道主义观念(尽管有些观点比较狭隘)。在20世纪30年代末,他开始创作出一些比较能体现国际化需要和信念的音乐。这是他创作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时期的开始,但颇为有意思的是,还是有两部作品显示出匈牙利民族主义者的渴望。《布达瓦里感恩赞》(Budavari Te deum)(1936年)是为了纪念布达(Buda)从土耳其人手中重获新生的250周年而创作的,这是 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为“感恩赞”谱曲的佳作之一,其中匈牙利民间音乐的影响已经成为那些令人难忘的旋律线条的组成部分。因为有军事题材的内容,有时铜管的吹奏近乎狂燥,而柯达伊最突出的实力不仅表现在赋格部分中对位法的掌握,还有他对格利戈里圣咏、巴赫、帕勒斯特里纳(Palestrina)和拉絮斯(Lassus)的复调合唱,以及一些不谐和的现代和声的融会贯通。

    两年之后,柯达伊为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的50周年纪念创作了《匈牙利民歌变奏曲》(1939年),这部作品常常简称为《孔雀变奏曲》,据说其主题源自民歌《飞吧,孔雀》(Felszallot a pava),这首歌就像《绿袖》在英国的地位一样,是匈牙利非常著名的民歌,为此柯达伊曾受到过嘲弄。但《飞吧,孔雀》的确是来自最古老最底层的匈牙利音乐,而且这个主题旋律也与东欧的多种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柯达伊曾引证说,原苏联马里(Mari)的人们曾告诉过他,他们也有同样的音乐旋律。在选定这个音乐主题作为《变奏曲》的基础之后,柯达伊创作出一个多文化的象征,而不是民族主义的音乐。这部作品是柯达伊最成功的单乐章管弦乐作品,把三个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构思,可谓是变奏曲式中的单乐章交响曲。

    1939年创作的《管弦乐协奏曲》是这种发展趋势的继续,柯达伊的这部作品比巴托克的《管弦乐协奏曲》早了五年。这是部令人激动的严谨的单乐章作品:每一小节都洋溢着匈牙利民间音乐旋律的特色,而为一组独奏弦乐器创作的拥有较长赞美诗乐句的完整结构又带有“新巴罗克”的风格,这样的中型协奏曲(the concertino-ripieno)与大协奏曲形式(the concerto grosso form)有所不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柯达伊帮助解救一些受迫害的人,他的生命常常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他是第一批反对霍尔蒂政府的种族歧视法的一员)。在布达佩斯受围困的日子里,他和他的妻子躲在布达佩斯修道院的地下室里避难,他在那里完成了《小弥撒曲》的管弦乐部分,这也是他的宗教合唱作品三部曲,即《匈牙利诗篇》和《感恩赞》之后的第三部。尽管这首《弥撒曲》很简短(brevis),但柯达伊的谱曲却是三首作品中最大型的,且很少涉及到匈牙利民间音乐的原型。这首具有文艺复兴时期传统宗教合唱音乐的感人与清晰特征的佳作已经显示出长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战后,柯达伊创作了另一部舞台作品《青卡·潘纳》(Czinka Panna)(1948年)和带合唱的一部短小的管弦乐作品《凯洛双人舞曲》(Kallo Double Dance)(1950年),但《青卡·潘纳》因剧本的政治原因而不得不收回。尽管柯达伊在他七十岁的时候,还保持着多产的创作记录,但他不再创作比较大型的作品了。瑞士节日乐团的委约促使他在八十岁的时候创作了一部交响乐作品,这也是他曾经允诺过托斯卡尼尼的。这部三个乐章的《C大调交响曲》终于在卢赛恩市首演了,由柯达伊的同胞费伦茨·弗里茨萨伊(Ferenc Fricsay)指挥。这部作品“没有新意可言”,——他体现出作曲家一生劳动的永恒价值——不像他的早期管弦乐作品那样令世人瞩目。但其高雅与鲜明的风格,概括了柯达伊的一贯主张——每一个旋律都展示出深刻的匈牙利特征,对曲式的处理清晰而高超。第一乐章有民歌式的旋律和威武的节奏,中间的行板乐章是田园风格与合唱的交替进行,终曲中是舞蹈性的曲调与辉煌的对位法相结合,这一切给我们展示出这位20世纪最富有人道主义精神且品德高尚的艺术大师的一幅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自画像。

  • 简要生平:

    1882年:柯达伊在11月16日出生于匈牙利的克奇克梅特市,他的父亲是一位铁路车站站长,母亲会唱歌和演奏钢琴。

    1890年:德彪西在他的《钢琴》组曲和《佩里亚斯和梅利桑德》中对五声音阶和全音音阶进行了探索。柯达伊非常欣赏德彪西的音乐,他发现德彪西的音阶体系与匈牙利民间音乐中的音阶比较相似。

    1900年:他创作了几部作品,其中包括1898年为学校管弦乐团创作的序曲。1900年来到布达佩斯,在大学学习匈牙利语和德语,并在音乐学院学习音乐。

    1905年:Tivadar Csontvary Kosztka创作了《Ruins of the Greek Theatre in Taormina》,他是匈牙利最重要的现代派画家之一。

    1906年:在加兰塔收集民歌之后,他获得了匈牙利民歌的博士学位。他与贝拉·巴托克出版了一本编辑成声乐与钢琴的民歌专集。

    1910年:在音乐学院教授作曲的时候,柯达伊与巴托克合作,组织了一些演奏自创作品的音乐会。柯达伊与爱玛·桑朵尔结婚,她是一位钢琴家和作曲家。

    1911年:柯达伊的朋友和同事贝拉·巴托克创作了一幕歌剧《蓝胡子城堡》,他把民间的、多变化的和浪漫派的和声技法融合在复杂的织体结构中,成为一部隐藏着象征主义风格的、很有影响力的音乐戏剧作品。

    1918年:匈牙利从奥-匈帝国中获得独立,享受了一段“共和国”的日子。在这一时期,柯达伊担任了新组建的音乐学院的副院长,当新政府在1919年8月成立的时候,柯达伊被迫离职。

    1921年:“宇宙出版社”开始出版柯达伊的音乐作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的清唱剧《匈牙利诗篇》是其最成功的作品,歌唱剧《哈里·亚诺什》也是如此,这部剧的主角在政治压迫时期被称作是“马扎尔人乐观精神的象征”。

    1922年:Frigyes Karinthy(1887-1938年)出版了《Capillaria》,这是一部有关斯维弗特(Swift)和HG·维尔斯(HG Wells)涉及女性垦荒作品的讽刺小说。

    1937年:柯达伊致力于合唱作品的创作和教育孩子的工作:“柯达伊教学法”鼓励视唱和使用sol-fa 调(用手势表示相关的音高)

    1943年:匈牙利出生的发明家Laszlo Biro 获得了圆珠笔的专利,他采用印刷工业使用的粘性墨水,以确保其不间断地流动。

    1944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匈牙利被前德国和前苏联搞得一团混乱,俄罗斯军队试图占领布达佩斯,这就迫使包括柯达伊在内的当地居民在地下室里度过了几个星期的避难期。

    1945年:战后,柯达伊撰写了教科书,他向各种委员会提建议,也通过自己的创作倡导把合唱音乐作为固定的音乐教育的基础。

    1947年:柯达伊的学生,作曲家Matyas Seiber完成了他的康塔塔《Ulysses》,由伦敦的莫里学院合唱团首演,他从1942年起在此任教。

    1967年:柯达伊在八十岁的时候还在继续创作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他受到了世界各地学术团体的高度称赞。3月6日他在布达佩斯去世。一年前他完成了为合唱队与管风琴创作的富有戏剧性作品《Laudes organi》。

    柯达伊音乐的风格:

    曲式——因为崇尚曲式的清晰,柯达伊非常喜欢使用类似回旋曲的带再现叠歌的织体结构,还有《匈牙利狂想曲》的快-慢节奏型。

    旋律与和声——在柯达伊的音乐中,有许多旋律都具有典型的民歌特征,包括他对“苏格兰快步舞”(一种重拍在较短音符上的附点节奏)和调式音阶的偏爱。他在和声的运用上比巴托克细腻些。

    复调——尽管柯达伊并不像巴托克一样关注准确的对称和倒置运用,但他的音乐中还是使用了大量的对位手法。柯达伊喜欢让每一个声部都均等而清晰地出现。

    管弦乐配器——柯达伊喜欢在音乐中加入一些奇异的东西,比如他在《哈里·亚诺什》中加上了“欣巴龙”(一种在匈牙利演奏吉普赛音乐时使用的扬琴)。德彪西的印象派表现手法与吉普赛管弦乐队的声音相融合,构成了音色与情感表达的非常丰富的调色板。

    柯达伊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每个孩子的音乐天赋。使用歌唱者家乡的民歌作为材料来源,孩子们将在听力、记忆和创作方面得到训练。他们第一次取代记谱法,而使用手势来展示相关的音高(参见Steven Spielberg的《第三种方式的亲密接触》)。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2408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