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贝多芬
李梦 于 2017.10.29 17:16:23 | 源自:北京日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10

学者Michael Broyles曾在其著作《贝多芬在美国》中,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便你不是古典乐迷,即便你一生都不曾踏进那些装潢考究的音乐厅半步,但贝多芬的音乐仍会时不时地出现在你的日常生活里。

在过去的二百多年里,这位伟大的德国作曲家不单是古典音乐演奏家与指挥家的心头好,也频频出现在电影、摇滚乐以及情景喜剧等流行文化的场景中。美国《纽约时报》书评人Allan Kozinn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取名为《别皱眉,贝多芬,您是被爱着的》,既将贝多芬画像中总是严肃低沉、眉头紧锁的模样略作调侃,也相当幽默地解释出两百多年前那位改变古典音乐历史的作曲家,在当下广受欢迎的情形。

贝多芬诞辰200周年纪念时,西班牙歌手Miguel Rios曾写下一首名为《欢乐颂》的作品,致敬这位音乐巨人。Miguel借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中最末乐章那段经典旋律,将其改编为吉他演奏搭配男声独唱的曲目,全球唱片销量高达七百万张。

1983年,美国知名情歌偶像Billy Joel在新专辑的一首名为《This Night》的歌曲中,揉入了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的柔板乐章。乐圣笔下的这段旋律,又忧伤又温暖,像是对逝去青春的咏叹,也是对人生的反思以及对命运的追问。那段柔板旋律出现在《This Night》的副歌部分,被配上歌词(“多少个夜晚,没有你在身边,我倍感孤单”),愈发显出缱绻伤感的意味。

另一位美国音乐人Walter Murphy的《贝多芬第五号》则是为迪斯科音乐与贝多芬著名的第五交响曲“命运”建构了一场互动。“命运”交响曲本就是节奏感强烈且高昂激烈的样貌,改编者将其中穿插迪斯科舞曲元素,愈发凸显其鲜明缤纷的节奏感,不论情绪抑或氛围都十足契合。

若再向前追溯,说起1956年面世的那首《Roll over Beethoven》,更是常常被奉作经典。此曲由黑人音乐家Chuck Berry唱红,又经披头士和滚石等知名摇滚乐队翻唱,名声愈显。这首曲目的出现不单是贝多芬笔下旋律与摇滚音乐互动的一次妙趣横生的尝试,也暗示出贝多芬作品与摇滚音乐在内在精神与价值观上的关联。

生活在18—19世纪交界处的古典作曲家贝多芬之所以被20与21世纪的诸多摇滚乐人奉为偶像,实是因为他不畏权威、不固限于传统与既定程式的反抗与倔强姿态。贝多芬的伟大之处不单在于他为交响曲或者钢琴奏鸣曲的世界中贡献了出色且过耳难忘的旋律,还在于他的作品不依循常理,拥有独特的、想像力十足的创见。

不单音乐人,电影人也爱贝多芬。单单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便曾出现在1971年上映的库布里克电影《发条橙》、1989年首映的《死亡诗社》以及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的《虎胆龙威》等诸多电影中。说来有趣,这三部影片风格迥异,有的劲爆彪悍,有的弥散着忧伤的诗意,却均采用“贝九”旋律充当配乐,可见这部交响曲之阔大与包容,既能含纳挣扎,也能回应喜乐欢愉。

而在迪士尼电影《幻想曲》、喜剧电影《比尔与泰德历险记》以及美国经典动画系列《辛普森一家》中,贝多芬笔下旋律的出现,则是另一重笑闹与谐趣的样貌。

1940年,费城交响乐团在知名指挥Leopold Stokowski的带领下,为迪士尼动画《幻想曲》配乐。七个故事,分别诠释了八位作曲家的八段经典旋律,其中便包括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

当希腊神话中的众神在酒神的召集下参与一场大型宴会的时候,“田园”旋律响起,与故事中的奇幻意味相得益彰。而在《比尔与泰德历险记》与《辛普森一家》中,导演则安排剧中角色演奏贝多芬两首最为人熟知的钢琴曲《月光》与《致爱丽丝》,并透过角色的谐趣举止,为原本动人温雅的旋律增添了许多幽默与夸张的意味。

多年过去,我们依然清晰记得《发条橙》中赤裸裸的暴力与《死亡诗社》中绵延渺远的复杂情绪,这或多或少要归功于配乐的功力。音乐常深植于人的记忆深处,重现时,往往会唤起当年观影的经历,以及彼时彼刻的心绪,绵远而恒常。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22.226.***.***
122.226.***.***
2
03
人人都爱巴赫
人人都爱亨德尔
人人都爱维瓦尔第
人人都爱海顿
人人都爱莫扎特
人人都爱舒伯特
人人都爱肖邦
人人都爱xxx...
——详细阅读
发表于2017.10.29 18:48:35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7382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