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影系列:戴着镣铐起舞
李梦 于 2018.01.04 14:30:19 | 源自:北京日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20

如今已成经典的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于1994年初上映时,票房并不尽如人意,在奥斯卡“最佳电影奖”的角逐上,又惜败给当年大热的《阿甘正传》。但二十多年过去,这部片子的名气与口碑不断提升,甚至在知名影视网站IMDb的经典电影榜上超过《教父》系列,高居榜首。

《肖申克的救赎》之所以受欢迎,原因不难理解:其一,演员演技出众,蒂姆·罗宾斯与摩根·弗里曼两位实力派男星合力撑起一场年代跨度超过二十年的叙事,为此后不少相似题材的影片提供了范本;其二,影片通俗易懂,没有曲折繁复的烧脑情节,没有暧昧晦涩的隐喻,通篇描述发生在美国一座名为肖申克的监狱中犯人与狱卒间斗智斗勇的故事,以及坚信自己无罪的男主角安迪如何透过二十年的努力,一斧一凿地挖出一条逃生密道,帮助自己与好友瑞德重获自由。

单单一个“自由”,已能将《肖申克的救赎》推入励志电影的行列。导演与编剧借监狱中的故事影射时事,将监狱、犯人及长官等等当作譬喻及象征的符号,借此阐述他对于体制和权力等社会议题的理解。无怪有人评价:人人心中都有一座肖申克监狱。将监狱当成整个社会缩影乃至个体内心之无形枷锁的做法,无疑增强了影片的普适性,或也解释了时移事迁之后,这电影仍在不断被谈论与被诠释的缘由。

  •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一段咏叹调,作为配乐出现在电影中段,亦颇具象征意义。安迪不断写信给州议会,希望为监狱图书馆订购一些唱片和图书,终于得到应允。收到唱片后,兴奋的安迪偷偷溜进广播室,播放了一段莫扎特歌剧中的咏叹调《微风轻轻吹拂》。整个监狱的人都听到了这首曲子,被旋律中的曼妙与浪漫牵引,连不通乐理的瑞德也发觉,“在那一瞬间,肖申克监狱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自由”。

    如何表达狱中人对于自由的向往呢?借助旁白,或许显得画蛇添足;倒不如借由配乐,不着一言,意涵与姿态尽现。女高音二重唱绵长优美,充满了期待与憧憬的意味,在监狱封闭的空间中恣意游走,与片中灰色的高墙以及高墙下被压逼的、无自由的个体形成鲜明对照。而用来播放命令与指引并象征权力与威严的监狱广播,此时也被消解了原本的意涵,成为自由与梦想的出口。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三十岁那年创作的喜歌剧,是他成熟时期的作品,其中不少咏叹调教人屡听不厌,比如《你们可知道爱情是怎么一回事》《再不要去作情郎》,以及出现在电影中的《微风轻轻吹拂》。公爵夫人罗西娜与她的女仆苏珊娜演唱这首二重奏时,正在筹划一个捉弄公爵的计谋。花心公爵对苏珊娜有意,收到消息暗夜与她在花园相会,却不知是一场计谋。公爵被揭穿后羞愧难当,与夫人重修旧好,而苏珊娜也得以嫁予心爱的费加罗,全剧以大团圆结局收场。歌剧中的男女以曲折经历换来快乐结局,与电影中两位男主角历经种种艰难终于重获自由的遭逢,倒也十分相似。

    据说,莫扎特当年在维也纳指挥《费加罗的婚礼》首演时,曾因题材敏感而引来不少贵族的不满。他被迫多次删改内容,以保证这部颇具讽喻意味的歌剧不致被雪藏。如果说《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与瑞德穷二十年之力,身陷囹圄却仍不断挑战权力的边界并找寻自由,那数百年前的作曲家在写作那些激荡着灵感的伟大作品时,又何尝不是“戴着镣铐起舞”呢?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0510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