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影系列:夏日小镇最后的玫瑰
李梦 于 2018.04.01 19:59:11 | 源自:北京日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10

自从去年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观众票选大奖”以来,《三块广告牌》这一小成本好莱坞制作从金球奖一路热到奥斯卡,成为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叫好又叫座的小众佳片。影片透过一桩愤怒母亲为女报仇的故事,既无情揭示社会中不公不义的阴暗面,却也能在结尾处给孤独无助的人们留一个温暖的抓手,符合导演麦克唐纳惯用的“先抑后扬”路数,也看准了近些年奥斯卡推崇“俗世英雄”的选片指向。

片中演员各自贡献出教科书式的表演:不惜与全世界为敌也要查明女儿遇害真相的母亲,被侮辱攻讦却依然保持体面及善良的警官,还有那个崇尚以暴制暴、盛气凌人的警察助手,都被几位演员诠释得传神且精到,其中麦克多蒙德扮演的母亲生气时能将警察骂得狗血淋头,温柔起来却可以帮窗边四脚朝天的小甲虫翻一翻身,性情丰富饱满,眼神在灼热与冰冷之间瞬时转换,情绪在热烈与落寞中不时摇摆,直看得银幕前的我坐立难安。

除去演员的出众演技,片中配乐也是一处不得不提的亮点,甚至有人说今年奥斯卡大热的几部电影,比如《水形物语》《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以及这部《三块广告牌》,如果没有配乐恰到好处地穿插其中,其魅力恐怕将折损大半。的确,《夏日最后的玫瑰》这首歌曲三度在片中出现,每次扮演的角色均不相同,层层叠进,将影片推入高潮后一泻直下,唯留余音袅袅,不知所终。

不知是否因为导演兼编剧麦克唐纳的爱尔兰血统,他选择爱尔兰民谣《夏日最后的玫瑰》作为这一发生在美国僻远小镇故事的背景乐。开篇乐音响起,小镇在浓雾中缓缓浮现,雾气弥散的乡间公路、阔大的草地以及路边矗立的三块斑驳的巨幅广告牌,透出落寞荒寂的味道,与小镇的名字(ebbing,在英语中有“衰落”之意)呼应,也依稀让人想到遥远的、几被遗忘的凯尔特高地。

  • 《夏日最后的玫瑰》是一首古老的爱尔兰抒情歌,原名《年轻人的梦》,曾被不同年代的作家及音乐家改写成众多版本,贝多芬还曾将它收录入《爱尔兰歌曲二十首》中。19世纪时,一位名叫托马斯·摩尔的爱尔兰诗人为其重新填词,成为今天人们频繁演唱的版本。

    依其名,《夏日最后的玫瑰》旋律中充满哀伤落寞的情绪,最末几句歌词“当那心爱的人儿死亡,谁还愿孤独地生存,在这凄凉的世界上”更是透出十足悲凉的意味,与电影中丧女母亲的心境两相契合。而片中配乐的版本由美国知名女高音弗莱明演唱,她将民谣、歌剧与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糅合在一起,抒情却不乏克制,细腻、深沉,唱尽曲词中对于生命凋零的喟叹,以及对逝去美好的怀缅。

    该曲在影片行进中亦有呈现,伴随着一场忽如其来的大火。如果说片头与片尾的两次亮相,旋律与情景是呼应的、是互相借力的,那么影片中段这一次音画配合则显得对比强烈。画面中是紧张慌乱的警局大火,背景音乐竟是那样安宁沉静的旋律,动静与急缓之间,愈发凸显出影片的戏剧张力,将一种巨大的沉重与悲伤消解在这不动声色的、缓缓流淌的寂静中,真真让人欲哭无泪,欲辩无词。

    片尾处,母亲与助理警官和解,相约踏上未知旅途。《夏日最后的玫瑰》再度出现,呼应开篇,完整了影片的环状叙事,也将情节导入一个未解的怅惘中。诚如歌中所唱,夏日最后一朵玫瑰还在开着,可她身边的同伴都已离去。没有人知道这两位孤胆英雄会不会找到凶手,没有人知道他们将在路上遇见什么。汽车在空阔的平原上远去,最终消失在远山的倒影中……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3
    演技很好
    此帖使用G8232提交
    发表于2018.04.01 22:53:37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0077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