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一生音乐审美的三个不同阶段
马继春 于 2019.04.17 08:35:55 | 源自:微信公众号-每晚一张音乐CD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10

海顿的生活环境与社会背景发生变化,审美观念随之改变,影响了其作品的创作。海顿经历了早期的华丽简单的作品风格,中期思想内涵加深不断摸索前进,晚期的富于情感的成熟地表达与维也纳古典主义风格的确立,审美需求的变化影响着他一生的创作。

早期生活与作品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出生在奥、匈边境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从一位叔父处学习音乐,5岁就同叔父住在一起。8岁时,被维也纳圣斯蒂芬教堂的乐长挑去学习歌唱,成为唱诗班的高音歌童,在唱诗班里获得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虽然没有接受系统的理论训练,但是他自学音乐理论和作曲,读完了巴赫有关的键盘和作曲方面书籍,在巴赫十二平均律上有颇多感触。在教会学校里,海顿在没有乐长的指点的情况下,自学了福克斯的对位法论著《艺术桥梁》和德国音乐家约翰・马特松的《完美的乐长》。

18岁遭到学校开除,1749年离开学校后风餐露宿,白天在教堂、乐队演奏挣钱,晚上小乐队拉琴并私人上课增加收入,生活艰苦之至,他却自得其乐,自学理论知识。一方面,海顿靠自己在教会学校里学到的本事挣钱谋生,一方面继续刻苦学习,发展自己的事业,并开始了他最初的作曲实践,不久,与意大利作曲家波尔波拉{1}相识学习作曲,并充当他的伴奏和助手,获得了音乐创作的基本训练,在声乐方面、作曲方面和意大利语方面大获裨益。1758年左右,他成为莫尔金伯爵的音乐总监,这位伯爵居住在维也纳,但夏天却在故乡波西米亚度过,海顿为伯爵的乐队写下了他的第一首交响曲。

这一时期海顿的创作数量不多,个人的风格也还没有成熟,早期的作品主要有歌剧、弥撒曲、多种多样的室内乐,最早的几部四重奏和交响曲,这些作品的问世首先体现了他对巴赫的创作方法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第一弦乐四重奏》还保留着乐章组曲的痕迹,大多数乐章都是歌曲或者舞曲性的,在曲式结构上还没有运用奏鸣曲原则。

海顿的写作通常是因为客观需要;为了宗教仪式,为了宫廷嗜好,为了满足上流社会那些艺术鉴赏家和业余爱好者,而且是在给定的时间里完成。他的《F大调短小弥撒曲》等宗教作品最初创作是1750年左右,《E大调圣母经》作于1756年,受波尔波拉的影响,后一作品有了更加专业化的作风。海顿在自传体信函中写道:“我孜孜不倦地作曲创作,可是并不十分正确,直到最终我从值得赞美的波尔波拉先生那里得到师从他的特权,才学到真正基本的作曲方法。”

海顿早期受前辈巴赫的影响以及与作曲家波尔波拉的接触,音乐作品中透露着有适度的清新优雅,早期的奏鸣曲各乐章通常采用同一调性,每一首奏鸣曲都有小步舞曲,总是出现一系列动机和不平衡乐句,第二主题和第一主题没有鲜明对比。海顿许多最早的交响曲都采用歌剧序曲的古典主义早期三乐章形式, 典型结构为一个快板、一个平行小调或下属调的行板、一个小步舞曲或快速吉格舞曲。由于自幼受民间音乐的影响,作品中出现各种民族音乐的音调因素,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他的这一时期的音乐充分表现了愉快、幽默的风格,轻松简单。

中期社会发展与作品的成熟

1761年担任艾斯特哈齐家族的乐长是海顿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保罗・安东・艾斯特哈齐亲王是最富有和最有势力的匈牙利家族之一的首领,是一位忠诚于音乐事业的慷慨的艺术保护人。这位亲王的住地在维也纳正南的艾森施塔特,但从1766年开始他的大半年时间都居住在遥远的艾斯特哈齐庄园。这座宫殿和花园的设计时就是为了同凡尔赛宫的辉煌相匹敌的。它有两座剧院,一座演出歌剧,一座演出牵线木偶戏,宫殿里面还有两座宽大豪华的音乐厅。海顿必须创作亲王所要求的任何音乐,指挥演出,训练和监督所有的音乐人员,并维修乐器。他把乐队人员增至25人。歌剧和音乐会成为每周都要演出的事情,还为尊贵的访问者举行特别的歌剧和音乐会。生活沉静下来的海顿,全心全意投入到音乐的创作当中,长期生活在壮丽的庄园里,与世隔绝的环境无法与外界交流,亲王保守的趣味也使海顿的艺术个性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海顿初期的交响乐多是应景之作,1771年起,交响曲的创作有了进展,增添了缓慢的引子,慢乐章用变奏曲式,终乐章采用激动的回旋曲式等,与此同时,受狂飙运动的影响,海顿开始在一部分作品中力图改变器乐作品偏重娱乐性及表面的华丽,创作了较严肃、富于戏剧性或深情的音乐,作品中出现了少见的戏剧性冲突。在交响乐这一复杂的音乐创作中,逐步将音乐与曲式结构科学的结合起来,通过这一音乐形式的表达,使他在交响乐的创作领域中站住了脚,之后,他的社会活动极其频繁,时常穿梭于音乐厅,鸡尾酒会,文艺沙龙和私人宴会之中。

80年代起海顿进入了真正的成熟时期,与莫扎特相识结下了深刻的友谊后,并受其影响,在10年间创作了近20部交响乐,音乐风格不仅保持了自己以往的明朗、愉快、幽默的个性,且加强了严肃性和深刻性,作品中表现出从未有过的抒情和细腻。早期海顿奏鸣曲的发展部都很短小,学习莫扎特两个主题对比后,重视第二主题的写法,海顿的奏鸣曲发展部延长了,成为很有特色的一个部分。已经步入50岁的海顿,事业如日中天,商务活动和各种演出签约不断增加,他丝毫没有松懈和怠慢,他以大胆的革新精神,固定了交响乐以奏鸣曲式为基础的四个乐章形式,创造了以短小动机展开音乐的奏鸣性发展原则,同时完善并确立了交响乐队各声部编制及配器原则,为近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四重奏作品中,海顿以“说话的原则”使各声部主题进出彼此呼应,保证了旋律清晰与复调的丰富性。

  • 这30年里的众多作品和早期有所不同,逐渐显示出海顿的个人风格及变化轨迹。60年代的交响曲与四重奏体现出新旧交织的状态,带有试验和探索性质,第31号像一首嬉游曲,有圆号吹奏的开始动机,突出地使用了管乐器(四支圆号代替通常的两支),末乐章运用了主题与变奏的曲式。70年代的作品情感表现幅度增大,5首小调交响曲(第26、39、44和49号均为1768年创作)已经和文学上的“狂飙突进运动”相联系了,深深地激动人心,表现了一种紧张情绪,也预示后来作品的抒情性和戏剧性。1774年―1788年的交响曲展示了惊人的变化,这在第54号和第57号中最为明显,两首都作于1774年,前一段时期的小调、激昂的重音和曲式与表情的实验,如今让位给管弦乐手段的平稳而自信的开发。1785年―1786年的6首《巴黎交响曲》(第82―87号),是应“奥林匹克包厢音乐会”的大型交响乐队之邀而创作的,玛丽皇后把她特别喜欢的第85号称为《皇后交响曲》。

    海顿不仅被之为“交响乐之父”,同时拥有“弦乐四重奏”的美称。海顿在1781年写作了第33号作品的6首四重奏,并向两位赞美者宣称,它们是用一种“相当新颖和特殊的手法”写成的,这些轻松、机智和悦耳的四重奏大多是向演奏者致意,邀请他们都来分享这一快乐。《D大调弦乐四重奏》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于1788年左右,副标题是《云雀》。第一乐章的音乐十分生动,前八小节之后的第一小提琴奏出的旋律,犹如云雀的每秒歌唱,跳跃的音流在四件乐器上轮流突现,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C大调弦乐四重奏》常被称作“皇帝”四重奏,取材于民歌后成为奥地利国歌的旋律作为主题,在四个乐器上被突出的呈述出来,四件乐器的演奏,仿佛是四位友人促膝谈心,真挚亲切。

    歌剧占据着海顿在艾斯特哈齐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虽然至今很少听到,但是海顿的歌剧在那时却是获得了很大的成功。1769―1790年间,海顿在那儿改编、创作和指挥了别人创作的大约75部歌剧。艾斯特哈齐庄园虽地处偏僻,却成为歌剧的中心。除了6部短小的牵线木偶歌剧外,海顿至少还写了15部意大利歌剧,它们大多数是悲剧喜歌剧的种类,其中充满了从作曲家自然流露出来的幽默和兴高采烈。海顿也创作过3部正歌剧,最著名的就是“英雄戏剧”《阿尔米达》,它以大规模的戏剧性伴奏宣叙调和咏叹调而引人注目。

    后期的创作

    1790年后,海顿离开公爵的宫廷,移居维也纳,成为一名自由音乐家,先后访问了伦敦、汉堡、柏林等欧洲主要城市,1794年,受邀出访伦敦,受到了英国上流社会和王室的热烈欢迎,他被安排在温莎堡避暑,所有的待遇都是与王室同等的规格,在此次活动中,海顿还邂逅了女诗人安妮・亨特,浪漫的诗情画意和激越的音符交织在一起,使两人双双坠入爱河,后来还出现在海顿的爱情歌曲中。出访伦敦,写下了著名的《伦敦交响乐》12首后,从此誉满全欧,并以此奠定了交响乐的风格和形式。

    1795年他再次出任艾斯特哈齐公爵宫廷乐长,海顿的任务很轻,主要是每年为亲王们的命名日创作一首弥撒曲,因此他有充裕的时间创作发挥自己的才智,这一期间创作的作品特点,大多严肃与诙谐并列,精巧与乡土气并列,神秘莫测与头脑简单并列,崇高与荒谬并列,在他的半音进行、增六和弦的新奇运用、等音转换以及富于幻想力调性转换的和声里,预示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受亨德尔清唱剧的影响,先后创作了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均在维也纳上演,并获得巨大成功,这两部作品以人道主义思想的贯穿与大量民间音乐的运用,将清唱剧这种宗教性体裁世俗化。1804年隐退,晚年的海顿生活独立而平静,77岁病逝维也纳。

    1790年,海顿接受萨洛蒙的邀请,创作和指挥了6 首(后来又增加6首)交响曲, 即他的最高成就《伦敦交响曲》,在对伦敦听众的音乐趣味所做的精明评估的基础上,增添了更为出色的配器、更为大胆的和声构思、强劲的节奏驱动,特别是更令人难忘的主题创意,音乐乐观、明朗的特点真实的反映了作者此时的状况,在配器、结构和气势上更加宏伟辉煌,音乐思想和技巧都有更高一层的净化,海顿将这一体裁推进为高度发展的古典主义风格范式:从结构、技法的多方尝试,到完美严密的形式和技巧的纯熟,从初期的的实验到逐渐定型,直到完全确立了古典交响曲的典型范式。12首伦敦交响曲不仅将交响曲套曲定型为四个乐章结构,而且将各乐章的不同性质与常用曲式确定下来。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行板、慢板过广板,奏鸣曲式或主题与变奏曲式;第三乐章,带三声中部的小步舞曲;第四乐章,通常快板舞曲形式。在交响曲内部形成逻辑严密与匀称平衡的关系。

    海顿早年使用的键盘乐器是楔槌键琴,它只允许在力度上作一定的变化,在1780年他有了一架钢琴,实现了晚期奏鸣曲中突强、渐强、突然的重音等一系列的在键盘上的力度变化。第52号降E大调奏鸣曲长期受到独奏家的喜爱,是1794年为克莱门蒂的学生之一,技巧高超的特里萨・杨森・巴尔托洛奇创作的,这部作品以“为钢琴的大奏鸣曲”为名,1800年左右在英国出版。这部作品以法国序曲的风格开始,有带附点节奏的丰满的和弦,全面利用了这种新型钢琴的力量和能力。

    海顿最重要的弥撒曲基本都是在1796―1802年间为艾斯特哈齐的亲王尼古拉二世创作的,所有这些都是大规模的节庆弥撒曲,使用了管弦乐队、合唱队和四名独唱者。海顿的弥撒曲有一种炫耀的气派,这也是弥撒曲在其中演出的奥地利巴洛克建筑的特点。最著名的是d小调的《艰难时世弥撒曲》,又名《纳尔逊勋爵弥撒曲》或《帝国弥撒曲》,这部作品中有许多令人音响深刻的特点。

    清唱剧《创世纪》虽然取材于宗教故事,但作曲家以人的世俗感情和鲜明生动的音乐,来讴歌传说中的人类祖先,赞美人类的勇敢和尊严,连大自然没有生命的山川树木,也被他赋予勃勃生机。海顿不久之后创作的清唱剧《四季》,更完全摆脱了宗教内容的束缚,以纯粹世俗的农村生活为题材,歌颂人民的劳动和朴实高尚的感情世界,赞美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受亨德尔清唱剧的影响和启发,但与之相比,多了一份世俗感,多了一份对人类自身的赞美和理解。

    结语

    海顿一生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对人生、世界、自然的不断领悟与阅历的成熟加深,使他的音乐创作在充溢着健康乐观、质朴幽默与简单轻松基础上,一点点加深音乐的情感,完善曲式结构并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内涵,逐渐表达出18世纪中叶音乐风格变化的轨迹,从早期的“华丽风格”,经过“情感风格”到“维也纳古典风格”,甚至为浪漫主义风格的到来奠定了基础。社会经历对海顿的作品趣味的变化产生了直接影响,听众需求和服务阶级的满足也时刻指引着海顿的创作,一系列的审美观念的变化造成了海顿对作品的不断完善与进步,使得海顿成为了维也纳古典时期的典范。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3082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