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影系列:“未完成”之魅
李梦 于 2020.01.13 11:45:59 | 源自:北京日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10

十八年前上映的《少数派报告》,即便用今天的眼光看,也可说是相当超前且富有想象力的影片。斯皮尔伯格与阿汤哥强强联手,糅杂科幻与惊悚元素,讲述机器人“先知”如何侵入大脑、打探人类犯罪欲望,扭转个体行为、道德伦理甚至整个社会的运转轨迹。像不少意在预测未来的好莱坞电影一样,《少数派报告》关心科技为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但,若翻开硬币的另一面,我们不难见到,科技与人工智能在带来高效便捷生活的同时,亦可能招致难以预料的灾难。

片中,汤姆·克鲁斯饰演的警长乔恩是犯罪预防组织的主管,负责安排“先知”探查人们的脑电波,找出作案冲动,并在犯罪实施前将其遏止。当这一组织顺畅运行时,最理想的状态即是一切罪恶皆可被预见,并被扼杀于“未完成”状态中。不过,因为从未发生的犯罪行为而将嫌疑人逮捕,这般做法在法理上显然存在诸多漏洞,随着情节推进,漏洞愈积愈多,最终引起乔恩与身边人的冲突。

《少数派报告》乍看是一部科幻影片,实则导演关心的仍是人类,以及人身处社会中而不得不面对的追问与纠葛。舒伯特(1797-1828)第八交响曲“未完成”在片中出现,既是点题(以音乐的“未完成”暗示系统的“未完成”),亦渲染情绪,为本已十足戏剧化的场景再添神秘与深沉意味。

  • “未完成”交响曲本身,自带神秘属性:作曲家仅仅写完开篇两个乐章,便将其束之高阁,并未补全之后两个乐章;该曲在舒伯特生前从未演出,直到他去世近四十年之后,才重见天日。有人说,此曲之所以没写完,或因为舒伯特忙于创作其它作品,又或是,他在动笔创作第三乐章时,发现无论如何也写不出令自己满意、又能顺畅衔接此前两个出色乐章的旋律,故搁笔不作。不管怎样,“未完成”的前两个乐章实在精彩,至今仍频繁见于音乐会曲目单中。

    我常想,舒伯特第八交响曲的魅力,或正在于其“未完成”的状态。悬而不决,引而不发,最是撩人,就像斯皮尔伯格这部电影中,那些若即若离的相处,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对话,以及扑朔迷离的假象。一觉醒来,原本是警长的乔恩成为潜在罪犯,原本志同道合的友人被分化为敌我两派,而运行顺畅、几近完美的“先知”系统也坠入虚实与真假难辨的泥淖之中……环环相扣,层层堆叠,科技的演进不单考验人的智慧,亦拷问人性:当先进的科技足以遮蔽甚至扭转所谓的“真实”,个体之间的互信与尊重,又因何建立?而设计并运行这一整套完美系统的人们,其善良或丑恶,才是决定系统走向的最关键。诚如片中探员威克所说的那样:有瑕疵的,从来都不是系统, 而是人。

    由此看来,《少数派报告》中至少有三项“未完成”值得细品:音乐的未完成,完美科技系统的未完成,以及人性的未完成。从“未完成”走向“完成”,路途漫长崎岖,或许永远无法抵达,而这部电影以及舒伯特的音乐提醒我们,“未完成”时的摇摆与暧昧,相较于“完成”,更接近于生命的真相。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7.157.133.***
    117.157.133.***
    发表于2020.01.14 23:23:07
    2
    03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此帖使用ALP-AL00提交
    发表于2020.01.13 20:16:45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8306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