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尽,春之头
宋扬 于 2020.03.02 15:53:21 | 源自:北京日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0.00/0

在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数不清的唱片版本中,首推德国男中音歌唱家迪特里希·费舍尔-迪斯考的1971年录音(G·摩尔钢琴伴奏)。那是费舍尔-迪斯考声音最好的时期,之后虽不断翻唱这部经典,但与清爽、旖旎、从容不迫的上世纪70年代录音相比,某处总显得力不从心或化繁为简,整体价值减少了几分。

费舍尔-迪斯考无愧于那个时代“舒伯特歌曲第一人”称号,凭借与生俱来的磁性、温暖音色和后天辛勤的钻研实践,其歌声时而满怀渴望,时而郁郁寡欢,有时激昂高亢,须臾又颓废挫败,能将明与暗、乐与悲、缓与急,愤懑和多情融于一身甚至融于一部作品中——综合其表演广度(舒伯特全部歌曲)和幅度(能置身各种情境)来说,至今无人能望其项背。

  • 还有谁能与费舍尔-迪斯考的《冬之旅》抗衡呢?对我来说,德国次女高音克里斯塔·路德维希的唱片(J·列文钢琴伴奏),其价值比前者不遑多让。

    《冬之旅》,是一部由单一人声和钢琴伴奏组成的歌曲集——原则上是为男声创作的,曲集的词作者为德国诗人威廉·穆勒。这位年轻的流浪者、爱情的弃儿,离家后将路上亲历的场景、体会到的孤独与失落,写成了由24首诗构成的诗集《冬之旅》。诗人早舒伯特一年离世,而舒伯特晚年的生活境遇又何尝不是如此!由此,他在穆勒这部发表于1827年的诗作中找到共鸣,用一生创作歌曲积累的才华写下《冬之旅》声乐套曲。可以说,这部诗集借音乐得以传世,升格为极有说服力的歌曲杰作,在欧洲特别是德语国家家喻户晓。由此,舒伯特与“冬之旅”联系之紧密远超诗人同它的关系。世界著名的歌唱大师路德维希有着所有女歌唱家里别样动听的声音——丰满圆润、富穿透力,是最好的慢板大师,至少我这么认为。而当这个男子的悲剧由一名女性来演唱会是什么效果?带着这个好奇,我走进了路德维希的“冬之旅”。

    包含24首歌曲的《冬之旅》,是穆勒和舒伯特共同“遭遇”的心声,可谓主旨清楚。演绎难度却很大,难就难在它的基调明确而里面暗藏着多重变化。但路德维希都能将它们分毫不差地表现出来,在忠实原作、揭示曲趣的基础上用更高超的艺术震慑人心。比如“现在满目凄凉,道路雪盖冰封”这段,路德维希在唱到这个“雪”即“Schnee”时,音色尤其惊恐和不安,好像这寒苦的冰雪就在听者周围,就在这冬季里的独行者身边一样,有种“雪上加霜”的感染力——路德维希把握作品和表现意境的功夫就是这样不寻常。而聆听如此伤感、凄楚的音乐和演绎,我们往往会意外获得一股勇气,直面惨淡的人生和当下的不利,并在心底默念——冬已然很深了,春天还会远吗?!

    演绎的杰出不代表并无缺陷,非要“求全责备”的话,比如第13首《邮车》,如按通常的欣赏习惯,路德维希唱得略慢,乃至延宕,与“邮车”的意味有相悖之嫌。但这点儿“瑕疵”不足以使我将CD从唱机中取出再放上另一张欣赏,而是几乎每次从头听到尾,耗时一小时有余。她的艺术前后相关,自成一体,让人欲罢不能!伟大的艺术通常给人这样的感觉,不是你不想停,是这强大的逻辑和聚合力让你停不下来。

    《冬之旅》的录音版本不计其数,名优版本很多,改编的管弦乐版甚至影视作品亦能寻到。还是那句话,在那么多的优秀中选优,我推荐费舍尔-迪斯考和路德维希这两套。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3
    乐盲,啥都没听过
    此帖使用ALP-AL00提交
    发表于2020.03.10 12:46:46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9028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