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影系列:尼采与库布里克二重奏
李梦 于 2020.04.20 20:07:02 | 源自:北京日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20

乐·影系列:乐音染了蓝 》[作者:李梦 ] 一文中,我们提到导演库布里克名作《2001太空漫游》中穿插的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如何恰切点题,今次来谈谈这部电影中出现的另一位施特劳斯的音乐作品。如果说《蓝色多瑙河》呼应影片中太空漫步的浪漫与诗意,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出现在片中,则意在突显激情与生命力,周而复始,轮转不息。

谈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还要从尼采的原著开始讲起。这位因发疯而被送入精神病院的德国哲学家,一生著述颇丰,而且笔下文字出了名地晦涩难懂。他那些极尽深奥神秘之能事的文章,据说曾治愈了不少人的失眠症,也曾点亮许多因兴奋而难以入眠的夜晚。这便是尼采的魅力:若你懂他,你会被那些若火一般炽热的文字引领,进入他大笔描画的慷慨、热望与冲动之中;若你不懂,那他的字句宛如迷宫,你辛苦穿行其间,却总也找不到出口。

  • 不论我们懂或是不懂尼采,都无法否认这位天秤座哲学家虽然不太会笑,又常常说些让人如坠雾中的话,看似悲观伤感,却是彻头彻尾的乐观主义者。虽然他曾信誓旦旦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从未出生”,但对于已活在这世上的人,尼采反能劝慰大家不要沉湎于痛苦的泥淖,而要努力挣脱,寻找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途径。尼采一生不断强调的所谓“超人”,并非好莱坞大片中肌肉发达的男主角,而是极致理想状态中的个体,生命力与创造力极其丰盈,从不畏惧挑战,从不怯懦卑微。尼采的这种强调超越、进化与完善的价值取向,也正是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希望告诉我们的道理。因此,当德国音乐家理查·施特劳斯根据尼采同名著作创作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出现在片中,导演不止意在向施特劳斯高亢雄浑的乐音致敬,也是对尼采及其惊世骇俗言论的深长回望。

    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片中一共出现过三次,尤以开篇部分让人印象深刻。不熟悉古典音乐的朋友甚至将这段旋律当成《2001太空漫游》的主题曲,而一些收录此曲的唱片封面,甚至用上电影开篇时鸿蒙初开的剧照作为封面,可见乐音与画面已然无分彼此。施特劳斯交响诗的开篇部分取名“日出”,而库布里克电影开篇则是一束光从全然黑暗的场景中逐渐萌生、扩展直至充满整个画面的过程。定音鼓与小号交替出现,小号坚定地奏出明亮高昂的上行三音音型,接着弦乐声部与铜管声部加入,不断以向上的三音音型推高情绪,宛若盘古开天、鸿蒙初辟,与影片中新世界初生时的惊奇乃至狂喜互为应和,彼此映照。而这段旋律在片中又出现过两次,先是猿进化为人,继而是片尾“星孩”身处太空回望地球,亦都指向“生命”本身。《2001太空漫游》中,导演用了诸如“黑石”和“星孩”等众多耐人寻味的隐喻与符号,而施特劳斯这段恢弘乐音,亦是其中之一。

    诚如导演本人所言,《2001太空漫游》不断提醒观者思考人类的命运、人类在宇宙中的作用,以及人类跟更高形式生命之间的关系。人们从不会将这类探讨“形而上”哲学命题的作品归为“毫无趣味”,这亦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一面抱怨着看不懂尼采的文字,一面却又忍不住去书店买来这些看不懂的书摆上自家书架的缘由。人类从来对未知与暧昧充满好奇,不是吗?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3236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