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ulus Quest 2 一体式VR设备使用体验
农步祥 于 2020.12.20 05:00:00 | 源自:soomal.com | 版权:原创 | 平均/总评分:10.00/90

今年的疫情发展影响了几乎所有行业,Oculus自然也不例外,但和其它美国IT企业一样,Facebook因为变得更有钱,反而在硬件上更大方了, Oculus Quest 2就是一款鸟枪换炮的产品。在2018年,我们介绍过Oculus最早的一体式VR设备Oculus Go,其轻便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遗憾的是硬件方面稍有不足,而且没有提供PC接口。而去年的Quest/Rift S使用了同一套内定位系统,分成移动/PC平台,今年更新的Quest 2实际上是合二为之一,把移动和PC部分都包圆了。

Quest2高度一体化的前提是硬件足够强大,这次Facebook财大气粗,放进了7nm工艺的高通骁龙XR2移动处理器处理器,XR2和骁龙865属于同一平台,虽然CPU部分变成了2大6小的内核架构,但GPU频率比865+还要高,ISP图像处理器性能也更强,支持7个摄像头同时工作以实现更精准和实时的VR定位,还支持复杂的AR、全景式场景识别以及手势识别,支持8K视频解码播放。可见Facebook是真打算将设立移动式VR设备的标准,居然舍得在这台售价不到2000元的设备上使用旗舰级的移动处理器,但好处也是明显的。

Quest2采用双眼LCD面板,单眼分辨率高达1832x1920像素,总像素数达到700万,略高于Valve Index的1440x1600,但视野只有100°出头,要远低于Index的130°。另外,很多人对VR设备的宣传文案和技术认知还停留在HTC VIVE或者索尼PSVR上,还无法理解许多新上市VR设备为何转向LCD寻求“倒退”。实际上在三星炫龙MR后,OLED已经拿不出比LCD刷新率更快和像素密度更高的方案了,三星也明确表示因为市场小得可怜,无心发展VR显示面板领域,在2019年以后硬件指标已经彻底败给了定制型LCD。Quest2屏幕刷新率最高90Hz,在移动模式下则限定为72Hz,虽然比Quest1有进步,但从个人经验来看,120Hz刷新率确实是VR设备是一个关键门槛,当然考虑到移动处理器性能限制也是可以理解的。屏幕的色彩饱和度接近sRGB,色彩表现略好于Oculus Go和Index。

  • 虽然手柄和Rift S长得一样,但Quest2的手柄不支持手指感应,抓取操作只能用侧扳机键模拟,手柄的按键和盘面带电容式感应。支持无手柄操作,可依靠摄像头光学识别进行一些简单的手势识别和操作,但目前手势操作还是测试阶段,只能用在系统菜单和视频播放等简单操作上,复杂的游戏操作暂时还是没法实现的。

    安装使用

    从Quest2开始,Oculus Home不再使用独立账号,而是强制并入到Facebook的用户系统进行管理,原Oculus账户需要在Oculus官网上进行合并操作。初始化Quest2需要在手机上安装Oculus应用,Google Play下可以搜索下载,使用Oculus设备需要VPN。

    在初始化完成后,首次启动需要进行空间设置和定位,定位设置可以保留到PC的Oculus以及SteamVR上,得益于骁龙XR2的强大性能,这次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头盔的摄像头往外观看来进行使用空间设置,其红外摄像头还可以识别桌椅等障碍物,手柄、手臂和手指手势也可以识别,不过手势识别的延迟较大,不推荐使用。Quest2同样内置了扬声器和麦克风,有一定降噪能力,VRChat等软件可以直接闲聊。

    定位完成后,用户就可以进入移动版的Oculus Home界面了,用户可以首先进设置里将屏幕刷新率改为90Hz,但移动模式下基本达不到这个帧率,偶尔会有抖动。应用市场已经和三星的GearVR脱离,以前的神庙逃亡2之类的小游戏已经没有了,免费资源较少,不过比较惊喜的是VRChat可以使用,不过移动版帧数很低,人多的聊天室里掉帧会比较厉害,除了钓鱼游戏《Bait!》、VRChat外,另一个亮点是Oculus自己的TV频道,可以体验下比较新技术的立体成像全景视频,效果和《赛博朋克2077》里的超梦模式差不多,要比过去的360°全景视频观感更为逼真,当然也可以通过USB线拷贝视频到设备播放。Quest2的电池容量不明,续航能力非常一般,虽然送的充电头是Type-C口的,但Quest2不支持PD或QC协议的快充,最快也只有10W左右,约两小时才能充满。

    Oculus Link有线连接

  • 在连接PC前,用户需要准备一根USB3.0数据线,长度最好在3米以内,只有在USB3.0连接下才能保证达到最高90Hz刷新率的最高画质,用户需要在电脑上也下载PC版的Oculus应用,并做好账户登录。进入界面后,插上数据线再戴上头盔进行Oculus Link连接确认就可以进入PC模式设置,程序会检测数据传输带宽来决定传输的画质。向导完成后就可以在头盔中切换为PC版的Oculus界面了。

    PC版的Oculus Home也同样是收费游戏为主,例如新版的《荣誉勋章》就是Facekbook合作开发的,不过这个应用市场只有美元计价,游戏价格要比Steam贵太多了,只有几年前的几款首发游戏还是免费的,对于多数资深VR玩家来说,Oculus Home只是个启动器,肯定还是要直接进入SteamVR的。除了右手手柄的菜单键为Oculus的界面菜单外,其余操作延续SteamVR原来的风格,可以很快适应,空间管理也不需要再次进行设置。

    在11月13日后,Facebook更新了Oculus Link以及Quest2的固件,提升了PC模式的画质和稳定性,在刚购入的时候,PC模式会存在少量的画面抖动和跳帧状况,更新后已经不明显。虽然带着一根USB线缆还是会影响行动,但相比其它设备已经是方便许多了。既然是VR游戏,自然就少不了《半衰期 :Alyx》这款重要作品,在Alyx中,Quest2的表现相当完美,画面平滑流畅,和Index相比分辨率更高,画面更细腻,就是帧数低了些,主要问题还是视野明显小了点。如果对声音要求不高,内置扬声器的音质和定位精度已经够用。

    除了游戏娱乐,一些休闲应用对视野和帧数要求不高,分辨率更高的Quest2反而比Index更好些,例如谷歌的Tilt Brush、Block和微软的Maquete等绘画、建模工具就很适合无聊时发泄下脑洞和想象力。或者像SpaceEngine那样仰望星空,菜单和贴图细节都是个人使用过的VR设备中最好的。微软MR时期的内定位系统,在手柄离开摄像头范围时手柄出现抽搐等不稳定现象,但Oculus摄像头数量多,视野更广,较好地解决了盲区的问题。

    总结

    对比项目 Oculus Quest 2 Valve Index
    屏幕 单眼1832x1920,90Hz,
    100°FOV

    单眼1440x1600,144Hz,
    约130°FOV

    音频 内置扬声器。3.5mm耳机口 悬挂式耳机
    定位 内定位,刷新率不明 外置光塔,1000Hz刷新率
    系统 内置Oculus、SteamVR PC SteamVR
    手柄 电容式感应 手势感应
    价格 299美元[约2300元含税] 999美元[约8000元]

    Quest2的集成度非常高,但加上内置电池也比Index轻,佩戴时负担小,附赠的眼镜夹层可以适应主流中小尺寸的镜框。有线模式在更新后画质也已经非常完美,只是在PC版的Oculus主界面时会有些色彩损失,游戏中感受则不明显。这款产品使得Index以前的所有VR设备都彻底过时,无论是三星炫龙、HTC VIVE/VIVE Pro,包括自己的Oculus Rift S等老产品在画质和使用体验上都远不及Quest2,而Quest2还能作为移动式VR设备使用,虽然一体机模式下电池续航仅有2小时左右,但看看视频和简单游戏还是没问题的,而Quest 2的价格也只需要299美元,即使贵一些的256G存储版本也只是3500元左右,且货源充足,相比之下Index、HTC VIVE Pro等售价仍然接近万元级别。

    可惜的是Quest2似乎没有推出国内版本或贴其它牌子的引进计划,如果VPN不会成为使用障碍,那么Quest2就是目前最值得购买和综合体验最优秀的VR设备,没有之一,即使电脑性能比较菜,跑不动Alyx,Quest2内置系统仍然可以满足VRChat等一些热门的VR应用和娱乐。当然,希望下一代产品能彻底改进PC模式下的屏幕视野和刷新率,那基本上就完美了。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3
    很想让自己有——文化——渐渐思考为何我们没能有称得上的“原生”文化——难道,将来山寨会流芳千古永垂不朽?
    发表于2011.04.04 20:54:41
    5
    221.178.***.***
    221.178.***.***
    涤纶啊涤纶。。。。。占据了我的耳朵整整三年。。曾经搜集了他所有的专辑。。曾经把上google解读那些古怪的歌词当成一种乐趣。。他随意的演唱风格下产出的多种版本,也让我当做一种乐趣去对比。。。。。。那些自传他传视频书籍我也硬着头皮去看。。。不过现在觉得。。真的都是浮云了
    发表于2011.04.03 22:50:50
    4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4098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