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手機加入雙攝像頭行列,一加也按捺不住,最新的一加5手機營銷口號就是“高清雙攝, 就是清晰”。實際表現又會如何?一加在手機攝像頭這塊表現一直處于中上水準,一加5會不會有些小驚喜呢?
-
樣機來源:廠商送測
樣機類型:市售量產機
是否商業關系:否
攝像頭
一加5采用非對稱的雙攝像頭設計,一枚廣角一枚長焦鏡頭。廣角鏡頭光圈F1.7,實測等效焦距約27毫米,采用索尼IMX398感光器,總畫素1600萬,這枚感光器也用于OPPO R11。IMX398集成了128點的“雙核對焦”系統,大部分時候對焦性能不輸“全畫素雙核對焦”。這枚鏡頭沒有光學防抖,只支援電子防抖。長焦鏡頭光圈F2.6,等效焦距約43毫米,采用索尼IMX350感光器,總畫素2000萬,使用的是上一代的相對對焦系統。一加5的感光器配置和OPPO R11一樣,它們攝像頭的外觀也很像。
一加5的提供了2X模式,提供了等效焦距約52毫米左右的視野,強光下,調用長焦鏡頭,弱光環境則是調用廣角鏡頭。不管是調用的哪枚鏡頭,都是數字變焦。這其中可能都會使用到雙鏡頭采樣,這只是猜測。
“人像”模式即景深模擬,這個時候主攝像頭是廣角,長焦鏡頭作為景深探測。此時的等效焦距變成37毫米左右。
鏡頭素質
一加5主鏡頭光圈F1.7,等效焦距也有27毫米,這些參數對邊緣成像不利,但實際表現卻很出色。其中央區域保持較好的解析力,邊緣區域也沒有明顯的劣化,這種表現比較難得。畫面解析力較好,相比大部分國產手機算得上相對優秀,但和解析力拔群的Lumia 950XL、Pixel XL、HTC U11相比,還存在差距,表現為線條描述還不夠細膩。有中度的銳化處理,粗看會覺得線條更為清晰,但也會導致畫面呈現干澀趨勢,也會導致細節顆粒化。
其主鏡頭在正面強逆光時也能保持較好的對比度,霧化現象輕微,有一定的放射狀光斑或鬼影,可以嘗試融入構圖。強逆光時畫面會有點灰,但這不是鏡頭的鍋,而是HDR處理的結果。某些角度的側逆光會出現霧化現象,導致對比度降低,但比較容易回避。
一加5的主鏡頭光學表現出色,在當前中高級機型中處于一流水準。長焦鏡頭實際上得到最大的程度的發揮,因為始終處于數字變焦狀態上,所以無法準確評估,但從已拍攝的樣張來看,其光學素質也是不錯的。
對焦
一加5的主鏡頭感光器采用了“雙核對焦”技術,結合成熟的預對焦算法,可以保持非常迅速的對焦速度,場景改變則立即重新自動對焦。其對焦速度足以滿足日常機會所有場景拍攝的需求。不管是強光還是弱光,都能保持良好的對焦速度。長焦鏡頭沒有雙核對焦,采用的還是上一代的相位對焦技術,但對焦速度也不算慢。
一加5的問題在對焦邏輯上,這種邏輯在拍攝微距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和預期不一樣的結果。例如拍攝鮮花上的蜜蜂,對焦很迅速,但對焦確很容易對到花上,而預期是對到蜜蜂上。這種優先遠處的對焦邏輯需求再優化優化。一加5的預設對焦點是中央位置很小的一塊區域,如果被攝物體不在中央位置,一樣會很容易對到背景上。因為對焦邏輯不夠好,對整體對焦體驗不利。
測光
一加5預設測光是中央平均方式模式,這種模式能夠應付大部分場景的測光需求。一加5的測光穩定可靠,弱光下測光也不會刻意提亮,強光下測光,白色對象會有輕度溢出的現象,這幾乎是大部分手機都有的問題,一加5不算嚴重,但還可以進一步改善。
一加5提供了焦點和點測光聯動功能,靈敏度不高,易于掌握。當場景中有檢測到有人臉,會自動設定焦點于人臉,并啟用焦點和點測光聯動,這簡化了人像拍攝的測光流程,實現了自動化,雖然這個功能不復雜,但有這個功能的機型卻少得可憐。專業模式下還有焦點和點測光剝離的功能。普通模式和專業模式下都有曝光補償工具,但操控形式有區別。曝光補償范圍是正負2EV,步進為0.17EV。這些工具可以滿足更高的測光需求。不管曝光補償值是多少,EXIF都不記錄,這不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