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介绍 - 介绍音乐与器材
    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期,中国的原创音乐空前绝后的热闹。其中有窦唯、何勇和张楚并称的“魔岩三杰”,有从西安古城走出来的长发男子郑钧……那真是中国原创音乐的颠峰时期。博大厚重的西安古城以她渊源流长的文化孕育着她的孩子们,当然包括郑钧。在一个厚积薄发的适当时刻,郑钧带着他足以照耀中国流行音乐史册的首张个人专缉《赤裸裸》向世人走来
    在形容某个女歌手的嗓音时,人们总爱用“天使般的声音”之类的词句。可天使的声音到底什么样?谁也没听过,这样的形容不过一种想像而已,Dot Allison大概属于这类“天使般”的歌手,在她的第一张专辑Afterglow(落日余辉)中,任何听到她的歌声的人都会被她那缠绵、忧郁、飘忽并略带神经质的声音所吸引
    这是一篇极好的音乐美文,知识性非常强,我们建议每一位热爱音乐的人都要读一读,我们庆幸可以看到这样的文字,也庆幸我们能有机会向各位推荐此文。
    花开花谢,潮起潮落。这句话用来形容方兴未艾的IT产业似乎并不适宜;即便是我们现在身处于某些人所说的“后PC时代”又如何呢?产品还在发展,技术还在创新,新品还在层出不穷……不过相比于电脑其他配件红红火火的局面来,声卡就显得门庭冷落了:自从帝盟、傲锐等重量级厂商纷纷宣布退隐江湖以来,原本百花争艳的多媒体声卡领域就已经风光不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声卡技术的发展已经走上不归路了。正相反,自从AC 97规范成为业界标准以来,多媒体声卡的技术就一直在发展,并且出现了两大不同的发展趋势……
    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电脑前,在这里寂寞的夜里,就让这张旧碟《只爱陌生人》陪我渡过了。从来没有一张专辑可以让我听上无数遍,这张《只爱陌生人》我也不清楚自己已经听了多少遍,只知道每一次听都觉得很新鲜,很精彩,就好像一张新专辑一样,带给我惊喜。很多时候我都会想,什么样的专辑才是最好的,现在我明白了,百听不厌才是最好的,然而这张专辑就是我百听不厌的精彩专辑
    转眼又10年了,Beyond这只香港最具影响力的乐队灵魂人物黄家驹已经离开10周年了。在翻唱与炒作成风的年代里,这只乐队始终坚持了自己的风格,尽管Beyond在后期作品中也呈现向商业化妥协的趋向,但始终坚持了自己的精神,有人说Beyond的精神比其音乐更具有吸引力,我想是对的,在老黄离去的10年里,我们仍旧可以大街小巷经常听到他的歌声,在互联网上找到纪念老黄的专题网站,或许是天妒英才,终年不过30多岁。这位学历不是很高的音乐天才带领3位同仁用不屈的信念创造了一种音乐,这就是Beyond。10年祭日将来的今天,我们不再去找什么奋斗历程之类的资料,谨献上一段从《Beyond日记》摘选的文字作为对Beyond精神的一种诠释
    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国乐一代宗师,“中西兼擅,理艺并长、而又会通其间”的中国优秀的民族器乐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书签: 刘天华
    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父亲华清和(号雪梅)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母亲秦氏出身农家,曾嫁与秦家,婚后不久便守寡,与华清和的结合遭到族人痛骂,在阿炳出生一年后便悒郁而死。阿炳一生下来就被父亲送至无锡县东亭镇小泗房巷老家托族人抚养,8岁后带回道观,取学名华彦钧,小名阿炳,并被送入私塾读书
    京胡:原称“胡琴”,最早也称“二鼓子”。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其名也是因用于京剧伴奏而得。京胡是在清乾隆五十年(1785 )左右,随着京剧的形成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拉弦乐器,至今已有20O余年历史。最早的京胡,不仅琴杆短,琴筒也小,为了能拉高调儿还有蒙蟒皮的,而且是用软弓子(不张紧弓毛)拉弦。
    柳琴:典型的琵琶类弹拨乐器,外形及构造与琵琶相似,但比琵琶要小,通体长约65厘米,用柳木制作,四弦,形如柳叶,故又名柳叶琴。别名“柳月琴”、“土琵琶”、“金刚腿”等。演奏方法与琵琶类似,只是右手用拨子弹奏
    书签: 柳琴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形状类似,大小有别,象现在的柳琴,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
    箜篌: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文献中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
    书签: 箜篌
    扬琴:称“洋琴”、“打琴”、“敲琴”、“钢丝琴”、“扇面琴”、“蝙蝠琴”和“蝴蝶琴”。我国常见的一种击弦乐器。音色清脆、明亮,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占有重要地位
    书签: 扬琴
    木鱼:用硬木制成,外形似鱼头,通常为团鱼状,也有作鱼形的。用小棰敲击发音,声音短促,音色脆亮,是富有特色的节奏乐器
    书签: 木鱼
    鼓:在原始时代已有,叫做“土鼓”,鼓框可能由陶土制成。另有一种鼍鼓,相传黄帝在征伐蚩尤的涿鹿之战中,曾九战不胜,后受元女之教,造“夔牛鼓”80面,一震500里,连震300O里,以鼓声大壮军威,终于擒杀了蚩尤
    书签:
    前较常用的锣,可简单地分为大锣、小锣、掌锣和云锣四类。  大锣锣面较大,通常直径为一尺左右。锣边钻孔系绳,左手提起或挂于架上,右手用布缠的软槌击奏,大锣种类较多,各地流行的形制不尽相同,如双光锣、光锣、虎音锣、中堂锣、访苏锣、奉锣、大筛锣、抄锣、深波和铓锣等。大锣声音宏亮、粗犷,可用来泻染乐曲气氛和增强节奏,多用于器乐合奏或戏曲伴奏,由于余音长,不宜演奏密集的音型
    书签:
    钹:古称“铜钹”、“铜盘”,民间叫做“镲”。是常见的打击乐器。历史久远,表现力强。不仅在民族音乐、地方戏剧、吹打乐和锣鼓乐中使用,还广泛用于各族的民间歌舞和文娱、宣传活动中
    书签:
    东不拉:即“冬不拉”,哈萨克族古老的弹弦乐器。历史悠久,制作简易,音色柔美,富有浓郁的草原风味,在哈萨克族地区广泛流传,是民间歌手常用的伴奏乐器。经过改革,品种齐全、自成体系,除可独奏或为弹唱、歌舞伴奏外,并能组成东不拉乐队,演奏多声部乐曲,有丰富的表现力
    马头琴: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头雕有马头而得名。历史久远,源于奚琴,公元十三世纪初便在蒙古族中广泛流传。元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1324)曾于1275年5月到达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仕元十七年他回国时,把马头琴带到欧洲,对西洋拉弦乐器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马头琴独奏乐器,也可用于器乐合奏和为说唱、民歌、舞蹈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
    书签: 马头琴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大量竹筒和乐俑,从中可以看出,瑟在西汉之初流行地区很广,并经常和竽一起为歌舞伴奏。流传下来的汉诗中也有不少提到瑟,如宋子候的 《董娇饶》:“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古代瑟在乡饮酒礼、乡射利、燕礼和大射仪中,都是伴奏声乐的主要乐器。
    书签:
  • 1
  • ...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