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近真实的阿炳:因一无所有而无所畏惧
谢培 于 2011.12.21 18:28:12 | 源自:时代周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9.92/129
远远的,一串熟悉的二胡乐音顺着幽长曲折的弄堂飘过来,轻微得好似在喃喃自语。无锡人一听,便明白瞎子阿炳今日的卖唱快结束了。天已见黑,四周很静,二胡声越发清晰,一道身影缓缓步入了弄堂口昏暗路灯打出的光晕中:中等个,瘦长身,直腰板;罩一件款式过时的竹布长衫,右肩上的褡裢里露出一把破旧琵琶,鞋袜还都算齐整;脸同样瘦,茶色墨镜反射出些许路灯光线,长头发挽成一个漫不经心的道士髻堆于头顶。要不是手中操着一把二胡,外乡客说不定还以为这是哪个小学的教员先生刚刚下课呢。有户人家喊住了他,花上几角请阿炳拉上一曲,说上一段新闻,犒劳帮工的泥水匠们。大多数在弄堂里乘凉的本地人此时便拍打着蒲扇往家中走去:“睡了,睡了,不早了,阿炳都回家了。”

  • ●瞎子阿炳的某一天

    原来的农村寡妇,如今的阿炳女人董催弟,像往日一样牵着阿炳的衣角将他带回了雷尊殿后面的家里。这个大约十几平方米的房子破烂不堪。俩人很快就睡下了。第二日早上醒得晚,早饭也就免了,阿炳又由董催弟引到崇安寺旁的“昇泉楼”吃茶。他一边吃茶,一边侧耳细听,周围茶客有的聊着城内这几日的八卦,有的大声读着报上的头条新闻,听到有意思的,他就在心里默默编成顺口押韵的词。还有茶客见到阿炳会凑过来“爆料”,并鼓动他在今天对大伙说上一说。

    吃了午饭,阿炳回家困午觉,醒了后,和董催弟同去当初二人相遇的那家大烟铺抽上几口,其间也关注关注烟客们的谈话。饭、觉、烟都饱了,阿炳就来到崇安寺大自鸣钟下摆上场子,先拉二胡再弹琵琶,为的是聚拢人气。人多了,阿炳便开始说唱,打起长短不一三块竹板,唱的是哪里杀人了,谁又在轧姘头。像游击队员暗杀了县长杨伯高这等时事,官员们说不能说,阿炳和其他卖唱的艺人自然是要大说特说的。

    唱完两场,掂量了一下收入差不多了,阿炳就回家吃夜饭。夜饭过后再由董催弟陪着“走栈房、做生意”。他去的地方多是无锡的“商业街”和“红灯区”,戏馆、饭店、米行、码头,三教九流的人们听到胡琴声就知道阿炳来也,兴致高的便从他肩上的褡裢中拿出“折子”点上一出。阿炳要价不低:二胡拉一曲两角,弹一曲琵琶五角;普通曲目两角,唱带点颜色的五毛。这种五毛的曲子在折子上有五六十只,其中就有闻名遐迩的《十八摸》。二胡曲上百个,琵琶曲也有二三十,阿炳对它们可谓熟门熟路。

    “走栈房”收入好,夜里回来时阿炳的琴声就轻快许多,从吉祥桥到老北门,他十分钟的曲子一完便能走到。如果没有什么生意,阿炳缓慢、哀伤的胡琴声在这段路上就要响个二十分钟。心地善良的妇人听到了还会替阿炳叹息:“罪过人的,阿炳生意不好呃!” 晚上8点驻守城门的日本兵就关闭城门严禁出入,听到阿炳的琴声,也会拉开一道缝隙。阿炳进了城,用二胡拉出几个日本音:“谢谢东洋先生”,然后一路边拉琴边回家。于是,弄堂里的人们再一次听到那首熟悉的乐曲由远及近,由近又远,终归寂静。

    ●华彦钧真实的一生

    正是因为有了无锡作家黑陶前后花了四年抢救完成的《二泉映月——十六位亲见者回忆阿炳》一书,我们才得以能够想象一个更趋近于真实的阿炳,甚至将这种想象细致到他生命中的某一天。在黑陶采访的十六位阿炳的亲见者中,有的亲历了《二泉映月》的最初录音,有的是阿炳当年的邻居,有的是当年无锡报纸的记者,有的是和阿炳同街卖艺的艺人,也有称呼阿炳为“公公”的过继孙女,他们的回忆彼此印证,在黑陶的探究下编排出了阿炳更加可信、更加真实的一生。黑陶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正是阿炳所身处的社会和人世的复杂,以及他的‘低’,酿制了他的不朽音乐。”

    公元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江苏无锡雷尊殿旁的“一和山房”。父亲华清和是无锡洞虚宫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按道规不能娶妻。阿炳的母亲,一个无锡秦家的寡妇,在为华清和生下了这个“私生子”一年后便去世了。

    8岁,“私生子”从无锡乡下回到华清和身边,小名唤做阿炳,大名取叫华彦钧。父亲对外说这是从老家领养的小道士,而华彦钧称呼华清和为“师傅”。“师傅”将一腔父爱都给了华彦钧,11岁上下教学《三字经》、《百家姓》,练毛笔字。华清和精通道教乐器,吹拉弹拨样样精通,却不希望儿子重走这条路,从小耳濡目染的阿炳早已喜欢上拉琴操鼓,且执着得很。华清和无奈,转而严格教习,华彦钧16岁外出参加斋事,19岁正式参加道教音乐演奏,因长相俊俏,琴术高超,被无锡人称作“小天师”。

    如果不是因为父亲的去世和自己的放纵,华彦钧很可能只是历史上的一个普通的道乐高手,《二泉映月》也不会诞生。华彦钧33岁左右,父亲去世,他子承父业成为雷尊殿当家。据说当地浴室老板看中华彦钧手上的田产,引诱他吃上了鸦片。加上宿娼染疾,华彦钧数年间双目先后失明,无法再做道士,生活一落千丈。为了谋生,他以“瞎子阿炳”的名号开始了卖艺生涯。

    40岁那年,阿炳在烟馆结识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二个女人董催弟,二人相依为命,《二泉映月》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奏出。在此后十多年间,阿炳一直在无锡街头卖艺,说时事新闻,向其他艺人学习乐艺。50岁前,他创作了二胡曲《听松》。

    55岁时,阿炳典当给浴室老板的房子被收走,贫困交迫,从此停止晚间卖艺。有一天马车撞坏琵琶胡琴,老鼠咬断胡弓的马尾,阿炳觉得这是不好的预兆,不肯再操琴。1948年,阿炳被送入“戒毒所”,释放后彻底停止卖艺。1949年南京、无锡解放前夕,曾向阿炳学习二胡的同乡后辈无意中拉出的《二泉映月》感动了南京国立音乐学院的教授储师竹。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所长杨荫浏教授赴无锡,用进口携带式钢丝录音机为阿炳录制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雨》,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和《龙船》。

    同年12月,阿炳吐血逝世,葬于无锡西郊璨山脚下“一和山房”墓地,头顶道髻,一幅道容。

  • ●底层人的脾气与傲骨

    谈及写作《二泉映月——十六位亲见者回忆阿炳》一书的动因,黑陶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阿炳应该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代表之一,但是非常奇怪,对阿炳,此前的出版物都属文学性阐释一类,真正纪实性质的书从来没有人做过。因为我在无锡,出于某种个人心生的责任感,我感觉应该做这件事情。”

    经过亲历者还原的阿炳,和我们所知道的阿炳有很多的不同。在1979年严寄洲导演的电影《二泉映月》中,阿炳为帮卖唱艺人钟师傅女儿琴妹还债而被恶霸逼走他乡,后来返乡偶遇琴妹,两人相依为命,却被升做警察局长的恶霸打瞎眼睛,琴妹不堪局长侮辱投河自尽,阿炳从此成为瞎子沿街卖唱,创作出《二泉映月》。电影的结尾是:“解放后,阿炳受到了党和人民的关心,成为了著名音乐家,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在琴妹的坟前拉起了《二泉映月》。 ”

    黑陶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在他对亲历者的采访中,不少无锡人表达了对这部电影的不满意,因为它离一个真实的阿炳太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二胡曲《二泉映月》也被认为是阿炳在表达对旧社会的控诉和对新政权的歌颂。对于这种解读,黑陶的评价是:“绝对简单、庸俗、强加”。

    揭开真实的往事,我们会发现一个“无限逼近于真实的阿炳”。首先给我们刻下最鲜明印象的,是阿炳的脾气。父亲是阿炳隔房师兄的华寅生道人回忆说:“阿炳的脾气比较暴躁,不顺他的心,对不起,他就不客气。我小时候每年过年,父亲总要请阿炳和几个道士到火神殿吃老酒。阿炳喜欢吃酒,每次吃,不管黄酒白酒,阿炳总是要吃醉的。有一次大年夜,阿炳已经吃醉了,但是他偏偏说没有醉,还要吃。后来我父亲就想送他回家,因为两隔壁很近嘛。阿炳不肯走,说没有醉,还要吃。几个道士劝他回家后,就把火神殿的门关起来。阿炳就拿胡琴来打火神殿,喝多了不让接着喝要打门,扰了他睡午觉阿炳也要骂人,去小店赊账不给赊也要骂。更绝的是,卖艺的时候观众的钱给少了他也骂人,不仅当面骂,还变着花样骂。曾负责为阿炳拾骨(一种特殊葬礼—编者注)的文物专家钱宗奎回忆说:“如果不满意,认为钱太少,不够吃饭吃大烟,阿炳就会发脾气、骂人,阿炳声音高得很,一定要围观的人再凑钱。如果一直凑不到满意的数目,阿炳除了用嘴,还用二胡发脾气,他会用二胡拉出类似唢呐吹出的出丧音乐,嘴里还讲:‘送你到锡麓山庄去!’锡麓山庄是当年人死落葬前暂时寄放灵柩的地方。有时候阿炳不拉出丧音乐,而是用二胡吹军号,这时他嘴里就讲:‘送你到南门校场去!’南门校场是以前行刑砍头的地方。”

    阿炳不仅只为自己的利益而骂,也不是只骂身边的人和老百姓。当时江苏民政厅厅长缪斌仗势将自己的马养在阿炳家隔壁的火神殿。阿炳就编了唱词到缪公馆前高声骂唱:“你的老子也是道士,你是一个小道士,你为啥勿把马养到你亲爹的希道院,要养到你蛮爷的火神殿?你穿了青布衫,忘记了围席爿,今日你算做了官,回到家乡来欺道士,兔子不吃家边草,你连兔子畜生都不如……”骂得缪斌的母亲出面叫人牵走了马。

    有人因阿炳为日本兵拉琴并用二胡拉出日文“谢谢”而指责他没有骨气。1950年代无锡《晓报》的记者编辑华钰麟对此反驳说:“头天晚上阿炳‘谢谢东洋先生’,第二天下午,阿炳就敢在无锡当时最热闹的地方,在大庭广众,面对上百听众破口大骂‘东洋赤佬’、‘东洋乌龟’!你说,有没有这样的‘汉奸’!”华钰麟还回忆说,阿炳当年还曾为中共地下党员开会时“望风”,约定好遇到情况就拉琴报告。

    躁脾气的阿炳,还是有些傲骨的。黑陶对此的总结是:“因一无所有而无所畏惧。”

    ●超乎寻常的精湛技艺

    即便到了最穷困潦倒的时刻,即使已经是被当时社会看不起的“下九流”,而且什么也都无法看见,阿炳依旧竭尽全力保持着他的尊严。每次阿炳出门卖艺都是长衫打扮,衫旧但没有补丁,墨镜遮住了因患梅毒而深陷的眼窝,腰杆远比现在无锡市内的“阿炳雕塑”要坚挺的多。在众人的回忆中,阿炳借过钱,也有一些商户在他潦倒时供应晚餐,但阿炳从未乞讨过,他坚守着一个卖艺人的底线,支撑着他维持这个底线的,正是他超乎常人的音乐技艺。

    大家最熟悉的是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其实阿炳的琵琶功力也相当了得。为了向苏州评弹高手张步蟾学习琵琶,阿炳每次在他演出时站在入口处聆听,风雨无阻,让张步蟾感动不已,将《龙船》教授与他。后人回忆阿炳弹《龙船》,“他每次都将琵琶横放头顶,高举双手边弹边解释琴声所显示的音乐形象:‘锣鼓敲起来了,第一条龙船来哉,第二条又赶上来哉’”。除了琵琶之外,阿炳的笛、锣、鼓都有着非凡的造诣。

    用胡琴模仿也是阿炳的绝技。为阿炳画像的无锡业余画家朱学津回忆阿炳《狗抢肉骨头》的表演时说:“这时,胡琴上就发出‘吧嗒’一记的声响,于是两只狗就开始抢肉骨头。黑狗是黑狗的叫声,白狗是白狗的叫声,争抢非常激烈。正当黑白两只狗难分难解的辰光,又有一只黄狗飞快地跑过来,也参加了争抢。这时三只狗的叫声就混在了一起,交错不绝,争抢越来越激烈,阿炳胡琴拉得极快,声音虽然杂乱,但三只狗三种叫声却始终分得清清楚楚。”除了这个拿手好戏,阿炳还有一个《老鹰抓小鸡》的节目,也是模仿得惟妙惟肖。用胡琴拉出一些无锡方言中的“谢谢你”,“你吃饭了吗”更是不在话下。但对于这些模仿,阿炳却始终不曾重视过,他认为这不是什么音乐,只是“凑凑趣儿”。杨荫浏在《阿炳小传》中写道:“有时在某一位‘音乐内行’者要他玩这些时,他似乎觉得是轻视了他的音乐,往往表现出失望和不高兴的神情,而加以无情的拒绝,他说:‘你要听这些干吗?我希望你欣赏的,是功夫(指技术)和神韵(指表达力量)啊!’”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阿炳自己撰写的说唱词。例如抗战胜利后物价飞涨时期的“刚刚拿来金圆券,还当格啥好物事,等到拿来派用场,花纸头马上拆穿梆(无锡话,现原形),早上拿去买头牛,夜里只好买只鸡,身有十万金圆券,只好去量一升米”。在自己深受鸦片折磨时,阿炳还创作了《鸦片是格坏东西》,“鸦片是格坏东西,外国人拿杜(无锡话,它)要你命,一伤身体二耗银,三餐无着饿瘦颈,四季衣衫勿完整,五更寒冷缺被盖,六亲断绝人看轻,开门七事无来路,勿怪八字怪自身,鸦片究竟有啥好,十字梁上少根绳,你若上了鸦片瘾,像拿到阎王勾魂证。”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222.045.***.***
    222.045.***.***
    感觉这个才是真正的阿炳,为一个艺术家而怀念.
    发表于2012.06.11 14:11:34
    22
    116.054.***.***
    116.054.***.***
    发表于2012.03.14 21:18:18
    21
    111.196.171.***
    111.196.171.***
    发表于2012.01.01 21:32:19
    20
    218.080.252.***
    218.080.252.***
    发表于2011.12.26 18:04:22
    19
    060.185.069.***
    060.185.069.***
    发表于2011.12.23 22:55:09
    18
    03
    发表于2011.12.23 20:15:44
    17
    124.119.***.***
    124.119.***.***
    阿炳死得太年轻了~~~每次听都会有无穷的感动~
    发表于2011.12.23 16:59:07
    16
    058.247.006.***
    058.247.006.***
    发表于2011.12.23 15:38:38
    15
    182.091.151.***
    182.091.151.***
    发表于2011.12.23 15:33:51
    14
    10
    向大师致敬
    发表于2011.12.23 09:44:52
    13
    059.056.101.***
    059.056.101.***
    发表于2011.12.23 07:07:59
    12
    121.008.214.***
    121.008.214.***
    发表于2011.12.22 16:34:53
    11
    03
    发表于2011.12.22 16:16:57
    10
    03
    是我
    此帖使用Android提交
    发表于2011.12.22 14:52:38
    9
    123.138.***.***
    123.138.***.***
    按照文中描述的经历,阿炳不算是底层人
    阿炳的电影应该属于艺术创作吧
    此帖使用Android提交
    发表于2011.12.22 14:50:45
    8
    03
    完全不比欧洲的音乐大师差,太牛了。。
    发表于2011.12.22 11:48:18
    7
    222.048.172.***
    222.048.172.***
    发表于2011.12.22 10:51:07
    6
    感觉这个才是真正的阿炳,多谢楼主
    发表于2011.12.21 22:24:24
    5
    03
    对我非常有帮助,以前就曾经怀疑过,如果按照宣传中的阿炳,怎么也不像拉出那么深沉音乐的艺人。
    私生子——良好的教育——音乐天才——小天师的得意——骄奢淫欲的经历——家破人瞎的最低谷——安于命运的沉静和反思,阿炳也只有经历过这样的人生,才会有《二泉映月》这样伟大的作品。
    大学的时候一次讲座,听了各种版本、各种乐器演奏的《二泉映月》,心都听空白了,好长时间缓不过来。
    发表于2011.12.21 19:46:08
    4
    03
    看罢,不能不回贴!

    怀念阿炳,为了一个艺术家而怀念。
    发表于2011.12.21 19:45:39
    3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1856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