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不流行,不只是质量不行
麦琼 于 2018.08.28 15:02:27 | 源自:音乐周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10

流行歌曲为什么不流行?笔者曾经撰文探讨其中的原因,认为歌曲的流行关键在于歌曲作品的质量(见《为什么如今的流行歌曲不流行? 》[作者:麦琼 ] )。“不管推动力量来自何方,歌曲的创作目的决定其接受设定是大众,在接受、传唱和流行中获得其文化价值”,并最后落实在作品上。鉴于流行文化的特性,流行歌曲不流行,多少有些吊诡。尤其是在创作条件、制作技术空前优越的当今,不免引发人们的不解和焦急。焦急是难免的,却也是这个时代的集体精神症候,是快节奏生活对原有文化秩序的冲击以及人们物质满足之后精神需求层面的迷茫和焦虑。要讨论这个问题,显然极为复杂的和棘手,但是对于音乐文化的建设和健康发展意义重大。除了歌曲创作的作品质量,笔者将从流行歌曲的流行素质和传播方式上做一些思考,看看能否对理解“为什么流行歌曲不流行”这一命题有所裨益。

曾经的一段时间以来,业界是有些忌讳“流行歌曲”的叫法的,拐个弯叫“通俗歌曲”,说明流行歌曲的首要流行素质是通俗,包括唱法上的通俗易唱,也包括内容形式上易于接受,通俗易懂。形式指的是音乐表现手段的简易和活力,内容上则是具有时代性、与当下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事物,即所谓的接地气。歌曲的创作要有艺术上的个性,但是要大众在短时间内接受和认可,流行歌曲必须在表达形式上有着普遍的美感。所以,具有同样艺术能量的作品,流行歌曲风靡大街小巷,而艺术歌曲不为人知并不出奇。具体地说,艺术形式上体现流行素质,一个明显的特征便是技术进步带来手法的创新。譬如,演唱方式、伴奏形式(编配),对某种节奏形式和清新主题旋律的提炼。要通俗,又要出新,还要避免技术上(演唱)的不适。随着人们审美趣味的提升和眼界的开阔,创作者想要超越便要像歌词中所说的“飞得更高”才行。

除了艺术形式上的求新,在内容表达上一定要契合时代精神,尤其是顺应人们的普遍情感,才容易获得共鸣。社会情绪对流行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流行文化自然带上或者直接体现社会情绪。如今中国社会的复杂性超越任何一个时代,贫富差距将人群无情割裂,全球化经济规则的无形钳制和中华传统的重新突围,粗鄙的现实生活和精致的精神追求,形成一种很不稳定的深层文化结构。所谓的“巨婴人格”,对小鲜肉的赞美、揶揄、讥刺,甚至在年轻人群体出现“父母皆祸害”这样令人咋舌的观点,正如美国上世纪“二战”后出现的“杀母文化”、女权主义等风潮一样,是不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潮流。歌曲是音乐文化中最能衔接时代潮流的艺术形式,为此努力的音乐人不可谓不执着,但是能否如愿流行传唱就很难说了。因为流行文化心理是捉摸不定的,诡异的。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流行元素,却又未必能有效成为歌曲的表现要素。有时人们尊崇的真善美,未必能在流行歌曲中受到青睐,在流行歌曲中甚至显得虚伪。人们厌恶陋习痞气,却对一些带有痞气的歌曲和表演很是包容,说是可爱。除了确实因为节奏旋律稀释了其中的糟气,如同烹调中的去异味,很难说清楚其中的原因,只能归结为人性了。流行素质包罗方方面面,凸显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是否是时代的代表性声音符号,能否让最为活跃的人群所接受和喜爱?着实是可遇不可求。

接下来的问题显得更现实一些,即关于流行音乐的流行方式(传播途径),笔者认为流行文化应当得到重视。现在的传播方式通畅吗?回答是肯定的。但是手段、途径的多样化,“无边界、无门槛、无差别、无中心的方向”,对于歌曲的流行和艺术质量的提高是有益的还是无益的?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但是学者们一般不屑于此,或者没有这样敏感。应该说,歌曲的传播在民间一直以来都是口口相传,这个跟互联网时代的无门槛几无差别,这种自然的、野生的存在,体现了艺术的原始价值。有了官方意志的传播,便有了专家系统的支撑和强大的渠道和推动力。广播、影视的推动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是很强大的,后来的KTV、彩铃等也是很得力的手段和途径。譬如“每周一歌”、新歌榜、电视的新歌推介栏目,电影的插曲和电视的主题歌,都是让歌曲得以流行的重要途径,即被人们视为有焦点的传播方式。无疑,在之前几十年流行音乐大行其道的岁月里,这些传播方式是有效的,并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流行文化的传播在新媒体层出不穷的时代应该是如虎添翼,策划、运作、包装等商业手段无疑具有强大的传播推动力。市场化是流行文化的正路,不过太依赖商业化的手段而忽略艺术规律,常常适得其反。目前在传播上获得焦点关注的是各类歌唱选秀节目,新颖的节目形式和互联网的便利,鼓噪大众的参与,足够引发人们的关注,引发话题性讨论。不过,遗憾的是,这些节目的运行模式的焦点在于商业“卖点”,注重导师的表演和造星,遵从商业逻辑,歌曲仅仅被当作其中一个手段。对新作品的推动无力和投资风险,导致人们更多地利用老歌,新瓶装老酒。另外,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聆听音乐变得十分的容易,甚至是一种免费的福利。从受众的角度看,审美行为方式更多的是一种外力的推动,失去了主观能动。因此,听音乐这一行为看似随时随地、无限拥有,却也在“尽在掌握”的幻觉中失去了对音乐的主动和期望。加之流行的速度和节奏变快,社会大众的吸收和消化自然也变得马虎,这样的审美接受常常是来不及咀嚼的囫囵吞枣,显然对于歌曲的流行是不利的。作为一名关心流行音乐文化的有心人,一个直接的感受是,以前听新歌总有清风扑面的感觉,而当今听流行歌曲泛起的却是杂陈的酸涩。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哈哈哈哈哈。我估计你是不知道什么好什么坏?试音碟的重口味就是好??去听听80年代之前欧美流行音乐,那时候录音才是hifi。效果加的极少,不像现在人声全靠混响、压缩、校正。


此帖使用MAC提交
发表于2018.09.17 11:31:29
4
106.121.***.***
106.121.***.***
3

此帖使用Win10提交
发表于2018.09.02 19:13:17
2
03
流行乐的三大毒瘤
此帖使用G8232提交
发表于2018.08.28 21:48:38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0616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