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
  • 128
  • 介绍 - 介绍音乐与器材
    关于音 箱的定义,一直存在分歧。音箱这个词,主要用于大陆地区,在港台地区,被称为喇叭,例如有源音箱被叫做有源喇叭。而喇叭,在大陆,却又是扬声器的俗称。如果用查找音箱的英文单词,会找到Sound Box这个词汇,字面上的理解就是声音盒子,与音箱的意思非常接近,但这个词汇却不是常用的,在英文中,音箱一般称为Speaker,它也是扬声器,它还包括说话、演说的意思。
    2011年1月1日,“音乐之都”维也纳富丽堂皇的金色大厅一如既往的被鲜花装点得分外秀丽,现场听众们沉浸在一片节日的喜庆气氛中,他们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奏家们一同期待着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台上又一位“新人”——弗兰兹•威尔瑟-莫斯特的到来。他是自198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实行指挥轮换制以来,继卡拉扬与哈农库特两位前辈后,第三位站上这一舞台的奥地利本土指挥……
    中国传统音乐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不仅指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古代乐曲,还有民歌,戏曲,乐府歌集,古代文人音乐等等。“中国传统音乐”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中,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但一般是把歌舞音乐并入民歌,于是就变成了四大类:民歌、民族器乐、曲艺(即“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杜亚雄先生则将中国传统音乐分类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
    维也纳爱乐乐团在2011年1月1日宣布了2012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年度指挥,来自拉脱维亚的著名指挥家马瑞斯·杨松斯将继2006年后第二度亮相这一历史悠久的音乐庆典。杨松斯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首度合作是在1992年,正是为纪念双方愉快合作的二十个年头,乐团特意选择杨松斯指挥2012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陈彼得在广州市郊的丽江花园租个小门面,开了一家叫77G的快餐店,卖各种奶茶、台式快餐,以及成都担担面,看上去不是太协调的组合,全视店主人当天的心情而定。一个多月后,居民们才知道,这个天天给他们做饭的瘦老头,曾是一代台湾音乐教父,曾经,费玉清、凤飞飞、高胜美等大牌偶像纷纷找他写歌,一度几乎是他写歌给谁谁便走红
    书签: 陈彼得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秦筝东渐南移,跟当地的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结果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流派和风格。传统的筝乐被分成南北两派,但仍可以作更进一步的较为细致的区分,诸如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等。本文所介绍的只是汉民族筝乐的五个主要流派,并不包括中国少数民族朝鲜族的伽倻琴和蒙古筝“雅托葛”
    有不少朋友都很好奇——除了每年必演的《蓝色多瑙河》与《拉德茨基进行曲》,还有哪些作品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比较热门的选择?为了准确回答这个问题,笔者特意搜集整理了1987年至2011年演出的所有曲目,加以分门别类、进行汇总统计;完成这项工作后进而有了更大的野心——希望能从各个角度对这25届新年音乐会进行全方位盘点,最终促成了这篇文字。
    笛,唐代称之为“龙吟”,因而具有龙文化的特征。唐代诗人李白曾赞美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及至唐代,竹笛的音色发生了巨大变革,以刘系制作的七星管、蒙膜助声而最为引人注目,中国笛从此进入贴膜变声的新时代。唐诗三百首,作为唐代大文化背景中一朵美丽的奇葩,从古自今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从笛箫情缘的角度宏观她,仅仅展示出了唐诗三百首魅力海洋中的一束浪花而已。
    南非世界杯落幕当日的早晨,我突发奇想:若是帕瓦洛蒂还在,那么今晚“三大男高音”是不是又将聚在一起,再次为世界杯高歌呢?三位垂垂老矣的歌者,站在同一舞台上,又将会是怎样一番场景呢?毋须讳言,“三高”组合在其后期频频巡演,三人每况愈下的嗓音状态加之老套的节目安排,让人不免生厌。不过这个组合对于推广古典音乐而做的所有努力却是无法磨灭的,谁也不能否认……
    中国的古琴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从传说中的伏羲、神农、尧、舜到有史可查的皇帝、贵族、文人、雅士,他们或以显赫的权位,或以精美的言词观照古琴音乐,使古琴音乐头上闪烁着耀眼的光环。而古琴音乐又融汇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科学、文学、艺术,构成了古琴文化,进而使中国古代文化生辉。本文就古琴音乐中的文学和美学两部分进行初步探讨。
    有一些事物,你可能以为它早已过时消逝,但实质上,它依然围绕在你的周围,只是变化为一种新的存在方式。爵士音乐便是这样的事物,上世纪的Swing、Big Band、Bebop、Cool Jazz、Fusion这些老爵士乐似乎离我们已很遥远,实情却不然,它们其实在现代人的音乐生活中依然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或许你昨夜在餐馆、咖啡馆的背景音乐中、一场电影的配乐……
    “四人帮”垮台以后,贝多芬的介绍和他的音乐的演奏像开了闸的水奔流在中国大地上,受到听众的欢呼和庆幸,本文作者在宣布四人帮垮台不到一个月,便在北京大学举办贝多芬音乐欣赏会,为的是抗议四人帮在文革中对这位大音乐家的亵渎和污辱,也就是那时说的“平反”,欣赏会在北京大学最大的教室举行,不仅是北大师生踊跃参加,连北京各界人士也闻风而来,教室内外挤满了人,上海音乐界的老前辈钱仁康先生因公在京,他也闻风赶来北大……
    贝多芬在中国跳出音乐界能在更广大的读者群中传布是通过同时是音乐专家的文学家罗曼·罗兰1902年写、1927年重版的《贝多芬传》的中文译本。重版序言中,作者提到此书初版发行后被争相阅读的盛况和受欢迎的原因。他是这样写的:“大家人手一编地拿了去,给这本小册子走上它不曾希望的好运。那时候法国几百万的生灵,被压迫的理想主义者的一代,焦灼地等待着一声解放的讯号……
    介绍贝多芬到中国来的第一人是李叔同(1880-1942)。这位学堂乐歌先驱者之一1905年去日本留学,入上野美术专科学校学绘画,兼修音乐。他鉴于音乐之伟力能“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效用之力,宁有极矣。” 1906年在日本独力创办《音乐小杂志》—我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个音乐杂志— 撰文 “比独芬传”300余字,除简短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外,他在文中赞扬了这位西方大音乐家对待音乐创作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和不怕艰苦的磨砺精神……
    没有人懂贝多芬。他生活在19世纪早期的维也纳,当时人虽承认他是桀骜的天才,却并不明白他为何要写那些远远超出常人理解水平的音乐,也不明了他是哪种人。他们所见的血肉之躯并不讨喜——这音乐家时常被耳聋逼得大发雷霆,对卫生或穿着毫不在意,人际关系糟糕透顶,却被艺术家同行尊为命运之力。换句话说,他们看到的,是一幅夸张漫画……
    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是世界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伟大人物,他在自己一生的创作中,继承和发展了自海顿、莫扎特开创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并成为这一乐派的重要代表。贝多芬集古典主义大成,开浪漫主义先河,他将18世纪与19世纪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连接起来,将一个时代的理想融于自己的音乐创作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将“乐圣”的头衔戴在他的头上。
    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在他26岁创作和精力都正处于巅峰的时期,开始耳聋,起初是听不到高音,到晚年时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多年来,人们无不为这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巨匠的意外而惋叹,但是,令世人意想不到的是,贝多芬的耳聋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一种疾病——梅毒,并且这种可怕的疾病缠绕了他终生,令他痛苦不已……
    说起解码器,很多朋友就会与高音质甚至发烧联系起来,它功能极为简单,售价却并不便宜,但依然有很多朋友为之着迷。本篇讲的就是解码器。很多人在纠结一个问题,解码到底是软件的好还是硬件的好?大部分人倾向于硬件的好……
    光圈优先是一种半自动的相机曝光模式,就是拍摄者手动定义镜头光圈的大小,相机通过自动测光系统,再根据这个光圈值来确定快门速度,从而完成曝光。在日常的拍摄中,光圈优先的应用十分广泛,因为光圈不仅可以直接控制速度,还可以控制景深。光圈缩小,景深就大;光圈放大,景深就小。景深大的照片细节丰富,画面细腻;景深小的照片则虚实对比明显,独具艺术魅力。灵活的使用光圈优先,我们的照片会更有创意,也更加专业。下面我们就从光圈优先中让您完全掌握景深的应用。
    十多年前,我看过张贤亮写的一篇北欧游记。当地主人邀他赴一音乐会。硕大的舞台上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在拨弄一只小小的吉他,而台下成千的绅士淑女礼服笔挺,正襟危坐,肃然细聆,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张觉得此情此景甚是怪异可笑,一定又是西方社会的病态之一。其实他还算幸运,要是不巧正好见识到朱利安·布里姆(Julian Bream)的独奏会的话,就更要挢舌不下了。这位英国头牌的吉他大师会用整整一个小时在耐心的听众面前把巴西现代作曲家维拉·罗伯斯(Villa- Lobos)……
  • 1
  • ...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
  • 128